
作者:王玉强
页数:297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41390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nbsp; 书 序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丛书(高中版厂是为高中教师有
效实施新课程、创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而编写的。本丛书集中提炼了高中新课
改实验区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典型个案,并在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
上对教师提出的教学疑难问题给予解读。本丛书可作为高中教师专业化培训
用书。
本丛书的最大特点是依据高中新课改有效教学的显著特征,有效解读教学
疑难问题,引导教师开展优质高效课堂教学。高中教学具有目标性、共通性、
信息性、经验性和竞争性五大基本特征,本丛书凸显了这些显著特征。
高中教学的目标性特征非常显著。高中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全面贯彻党的
新时期教育方针,为高等学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源,是使人口资源优势
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关键性教育环节之一。高中教学以高考考查标准作为教
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标准,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显著区别。
高中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具有贯通性特征。在知识、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学
中,关键在于把握知识的综合性和贯通性。应该说,高中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和基本要求。
高中教学具有强烈的信息性特征。高中教学的备课和教学设计,需要以科
学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社会关注热点、焦点等问题来更新和丰
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要准确把握高考信息,使教学更加
突出重点、寻求有效训练学生的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学习效率。
高中教学需要有效教学的丰富经验,因而具有显著的经验性特征。中青年
教师在高中教学中必须善于积累和借鉴高中教学的优秀典型经验,必须积累教
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知识,必须善于协作和交流教学经验,以高度的教育责任
感和教学责任心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效益。
高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竞争性特征。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而言,对其教
学质量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本校范围内,而且有校际间、区域内和区域间的
横向比较。由于高考的存在,更凸显了竞争意识和竞争动力。竞争并非竞赛,
它的最大特点是人的满意不满意,是学生能否成材的优胜劣汰。讲得再通俗一
些,最终的质量是拿高考成绩说话,在高考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客观标准
决定着高中教学的竞争性。
每一位高中教师都是依据高中教学的五大特征实施有效教学,也正因为有
这些特征,引发了高中教学的疑难问题需要从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上给予解
读,而这种解读也体现了高中教学的这些特征。
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学素养。
能否实施有效教学、创造优质高效课堂,有效解决教学教育中的疑难问
题,看起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问题,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水平
和德育能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责任心、
责任感,在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德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道德水平与
德育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动力,是潜心钻研教学、静心解决教学疑难问
题、积累和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整体性提高,并非智力因素起
着决定作用,而是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如学习的价值感、意志品质、理
想抱负、情感态度等。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德育为先,才能使学生与教师有效合
作,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实旺盛的学习动力,扩展学习需求,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德育功能,是解决有效教学疑难问题
的根本所在。
当然,在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的
同时,不能不强调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性。要解决高中新课程有效
教学疑难问题,必须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理念
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各种形式的有效教师培训,必须把提高教师教
学专业化水平的工作高度重视起来。特别是一些高中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
来越大,他们自然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毕竟教学经验不足,实践性的教学能力
和教学艺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能否有效提高这一群体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水
平,直接决定着能否提高学校的整体性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解决教学疑难问题,要从有效教学课堂规范的基
本素养抓起,具体包括:使学生有效预习的教学素养,使学生进入和保持最佳
学习状态的导入教学素养,使学生茅塞顿开的精讲教学素养,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典型例题讲解素养,使学生有效训练的解题辅导素养和精彩小
结能力,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归纳教学素养等。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素养和解
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必须使教学素养的提高和
师德建设聚焦于课堂这一主渠道,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要防止进入教学管理
的种种误区,特别是烦琐复杂,使教师无所适从,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花
架子的教学评价、竞赛、评比的种种误区。需要的是以教学规范和有效教学理
念简化课堂环节,突出有效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最佳学习状态下,能深入理解
学习内容,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通过有效
课堂训练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此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相互促
进,在有效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同时,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达成有
效教学的目标,使教师的有效教学素养和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整
体性提高。
综上所述,本丛书的显著特色是以解决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为依
托,贯穿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建设和教学素养提高
为目标,在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的高度上提供了典型的教学个案和可借鉴的教
学经验;突出的特点是有极强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操作性。
坦率地讲,本丛书不可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切疑难问题,只是针对教
学素养和教育素质方面生成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操作性解读。在此,真诚感谢在
丛书编写和审校过程中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
2008年3月
疑难问题
200r7年江苏省高考阅卷之初,作文组副组长王栋生提出
一个设想:请每一位作文阅卷老师先写一篇“下水”作文,当
一回“考生”,然后正式阅卷。这是一个极富开创意义的提议。
教师要改作文,首先要会写作文。余秋雨先生也强调,教师不
会写,如何教?可见,教师写“下水”作文非常重要。那么,
教师应如何写“下水”作文?写“下水”作文有何策略?
解决策略
一、首先要认识教师“下水”作文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高的,但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总是围绕
学生的作文展开,很少有教师从自身的方面找原因,而如果
教师开始写“下水”作文,就会从自身的角度,更深地理解
学生的写作心理、面对考题的困惑,更深地体悟学生写作的
艰辛与苦恼。再者,“下水”作文也是提升教师素质与才学
的一个方面,也是提升业务水平、不断“充电”的具体表
现。还有,一些教师担心自己的文章不如学生的优秀,害怕
学生笑话,这大可不必担心,你可能不如优秀学生的文笔,
但肯定比一般的学生要好,这也是刺激自己写得更好的基
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必然。
2.有利于深人研究命题的目的
教师“下水”作文,有利于深入研究考题,吃透评分标
准。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写文章,才会在审题上下工夫。教师
考虑问题比学生复杂,反应能力可能不如学生,但是在审题
立意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水平高于学生,综合能力强
于学生。同一道作文题,学生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教师则知
道哪几种立意都应当是“切题”的,哪几种立意是“基本符合题意”的,知
道什么情况属于跑题偏题,教师明白其中有区分度,一旦亲手操作,考虑就更
具体、更明晰;这时候对照评分标准,感性认识增强了,对试卷就能准确地作
出判断。
3.有利于引领学生的写作
教师“下水”作文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引领学生的写作,给学生一把标
尺、一个榜样、一个前进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下水作文给学
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位毕业几年的高中学生,来看他的老师,还能记住老师
的“下水”作文,并且提到了作文的良好引导示范作用。可见,教师作文的
示范作用、带头作用不可低估。
引领作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审题方面的引领,学生会思考为何
这样审题;(2)选材方面的引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联想、组合、挑
选;(3)结构方面的引领,怎样开头,用多少字点题,如何用事例,怎样做
到点与面的结合,如何结尾等;(4)语言方面的引领,怎样把握议论的语言、
记叙的语言,等等;(5)题目与字数的引领,如何取题目,字数到底多少合
适等。
二、教师如何写“下水”作文
1.定时写作,与学生同步
教师要与学生同步写作,学生才会信服,才会震惊,才会有说服力,教师
也有临战的状态。当然,刚开始写作时,教师可以先写几篇,掌握好时间,训
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千万不要太匆忙,也不要太草率。
2.写规范文
教师的“下水”作文,不是毫无目的的,其主要目的在引领学生的写作
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写规范的文章。如写规范的议论文,
写规范的记叙性散文,写规范的戏剧,写规范的访谈座谈会,等等。
(1)要写规范的题目。教师在写题目时,一定要扣题,借此教给学生规
范的表达方式。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师”指柏拉图)梁启超
说:“吾爱孔子,吾更爱真理。”北里柴三郎是日本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白喉
血清疗法的首创者之一。他曾经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他的启蒙老师在学术上的一
个错误,因此遭到一些人的非难和指责。他们说:“北里竞让老师丢丑,简直
是恩将仇报!”北里解释道:“反对恩师是件痛苦的事,但是我们的责任是维
护真理。”
请根据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
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位教师写了这样的题目《爱师,更爱真理》,这就看出教师的良苦用
心。因为学生写作时,光注意了“真理”,题目大都成了《真理,我的追求》
《追梦真理》等,而忽略了“师”的方面,两面只写了一面,而教师的“下
水”作文会给他们一些启示。这就是教师的引领作用。
(2)要写规范的开头。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真理,是实践得来的真知,是
智慧,是文明。当两者发生矛盾,你是选择维护老师还是维护真理呢?亚里士
多德答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陈云有句名言:“不唯书,不唯上,只
唯实。”是故,我们要质疑教师,追寻真理。
这是教师写的“下水”作文的开头片段,很明显,教师用了简练的文笔,
注意了两个方面的入题,又注意了点明文章的中心与论点:“是故,我们要质
疑教师,追寻真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榜样了,经过不断的训练,掌
握议论文的开篇就成为可能。
(3)要写规范的用例。写议论文时,教师的“下水”作文要引领学生如
何用例。
一种是“面”的用例。就是在一个大的段落,连续运用两至三个事例,
进行论证分析,这种形式也叫排比式用例,目的是从“面”上论证。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