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季正聚
页数:27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721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中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基本观点的主要争论;第三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基本观点的“四个分清”研究。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前提和基础,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落脚点和旨归。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般性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东方社会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革命的基本观点
第五节 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国内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若干观点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观点综述
第二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第三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综述
第四节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列宁帝国主义论研究综述
第五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一国胜利论”和“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研究综述
第六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十月革命研究综述
第七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列宁晚年思想研究综述
第八节 国内外学者关于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
第三章 正确理解马克恩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
第一节 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节 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第三节 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
第四节 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后记
节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 (五)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1.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要以严格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反对空想和教条式地预测未来 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对空想社会主义者醉心于描绘未来社会蓝图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并明确地宣称:“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对未来的革命的行动纲领作纯学理的、必然是幻想的预测,只会转移对当前斗争的注意力。……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一旦爆发,革命的直接的下一步的行动方式的种种条件……也就具备了”①。1843年9月马克思在给卢格的信中写道:“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②“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那么我们便会更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就该做些什么”③。“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④因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⑤。 1886年英国出版了一本《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小册子,恩格斯应邀谈了社会主义的特征。恩格斯指出:“无论如何应当声明,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⑥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指出:谁“以为他从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里会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看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1893年5月11日,恩格斯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提出的“你们德国社会党人给自己提出什么样的最终目标呢?”这一问题时说:“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君主联邦制政府的统治下,这是不可能的。”①恩格斯在晚年就《人民论坛》报上讨论未来社会的分配问题,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在所有参加辩论的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东西,而是稳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它应当也有个一成不变的分配方式。而合理的想法只能是:(1)设法发现将来由以开始的分配方式,(2)尽力找出进一步的发展将循以进行的总趋向。”②为什么只能对这两个方面展开辩论,作出判断呢?这是因为,“将来由以开始的方式”,是取决于“将来”即革命胜利时的实际情况,因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作出的判断,不会陷入无根据的空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