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

封面

作者:顾海良主编

页数:41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721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选题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重点研究三方面内容:靠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该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着重于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包括时代历史背景、重要概念、基本观点、主要结论等。第二, 中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该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研究。着重于研究靠前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争论、研究和新的理论探索,包括争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各方的主要观点、争论结果、对后世的影响等。第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该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即“四个分清”。从总体上阐明本课题组关于经典作家基本观点及相关研究和争论的结论性看法,努力回答中央提出的“四个分清”,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目录

编者引言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基本观点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列宁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基本观点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列宁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结构”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五篇结构计划”的形成及基本观点
第四节 “六册结构计划”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
第五节 《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形成及基本观点

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五章 劳动价值论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基本观点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六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过程
第三节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论述

第七章 商品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八章 资本积累理论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列宁的基本观点

第九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基本理论的研究过程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十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历史进程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列宁基本观点的发展

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论述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基本观点的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垄断资本理论
第四节 列宁的垄断资本理论

第十二章 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论述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

节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  一、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基本观点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逐渐成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不断深入发展。资本主义时代的这一急剧变化,不仅迫使人们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作出反思,而且要求对一些理论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是剥削制度?这个剥削制度能否永恒存在下去?如果不能,要靠什么力量去推翻它?推而广之,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陷入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困境的资本主义究竟向何处去?时代的经济关系变化的事实,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的根源或基础。  19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德国和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一种新的理论,以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趋势作出科学的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生逢其时,使他们有可能成为这一新理论的创立者。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开始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时,就从社会的历史的整体关系上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独特地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从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体的联系”上,把握政治经济学对象;他已明确地把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看作是对资产阶级社会整体批判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已敏锐地觉察到:对社会整体结构和关系的把握,是确立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必要前提。仅此而言,马克思就已超越了他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成就。  同时,马克思也主张“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①来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从而杜绝了那种以脱离现实的一般的经济规定为研究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的非历史的和非社会的谬见。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既反对李嘉图所奉行的把资产阶级社会一切经济范围看作是永恒的观点,也极不赞成西斯蒙第诅咒现实、主张给资本和资本主义现实拴上“链条”的经济浪漫主义的观点。马克思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立足于社会经济现实的科学,是以社会和经济的历史发展为基础的科学。  19世纪50年代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中《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自1843年以后的15年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光辉结晶。这部手稿中包括马克思没有完成的重要内容——《导言》(以下简称《导言》)。  在《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导言》一开始,马克思就提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①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看作是独立的个人行为的错误观点,认为“被斯密和李嘉图当做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属于18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这是鲁滨逊一类的故事,这类故事决不像文化史家想象的那样,仅仅表示对过度文明的反动和要回到被误解了的自然生活中去”②。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能认识到,“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在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偶然落到荒野时,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③。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9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