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逸”范畴的审美空间

封面

作者:赵玲玲著

页数:273页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23507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探讨了“逸”从一种关于主体精神行为认识的观念逐渐演变为隐逸思想和隐逸文化, 并成为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核心主题之一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隐逸 —— 生命向度之逸、逸气 —— 艺术修养之逸等。

作者简介

赵玲玲,高校教授,南方公务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民建广东省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广东省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名誉院长,国内最名公务礼仪、政务形象、第一最招录考试及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研究培训专家,第十六届亚运会特聘礼仪指导专家。出版相关最述数十部,六次获国家奖项,并获2012年度获国家社科基金。

本书特色

  由赵玲玲所最的《逸范畴的审美空间》探讨了“ 逸”作为文艺核心审美范畴的确立,并对“逸”的相 关审美概念分别进行研究:隐逸——生命向度之逸、 逸气——艺术修养之逸、逸品——创作内涵之逸、逸 笔——技法收放之逸、逸韵——风格神采之逸、清逸 ——君子伦理之逸、超逸——恬淡遗俗、无欲返朴。
该书作为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的成果,有较大理论创新 ,开辟了国内文艺理论范畴研究的新途径。

目录

引论:“逸”范畴的市奖确立:从隐逸丈学剑隐逸丈化一、隐逸与儒道文化的渊源二、隐逸的多种文化形态三、隐逸诗作为隐逸文化的典型
第一章 隐逸——生命阳度之逸第一节 “逸民”:早期的隐逸主体一、“隐逸”的内涵界定二、“逸民”的文化身份三、“选民”形象的类别四、“逸民”形象的二重性第二节 隐逸的文化类型一、隐逸思想产生的原因二、隐逸思想的类型第三节 隐逸的音乐寄托一、古典音乐中的隐逸之思二、音乐之选第四节 隐逸的天性演绎:野逸一、“野逸”的美学内涵二、“野逸”的审美指向
第二章 “野逸”艺术修养之逸第一节 “逸气”的审美内涵一、“逸气”范畴的历史表现二、“逸气”范畴的哲学渊源三、“逸气”范畴的审美要素第二节 “逸气”作为一种审美心胸一、不可定性的特殊群体二、秩序和常态之外的“乱离人”三、个人生命意向的忠诚守护者第三节 “逸气”的审美统摄一、诗文领域:文以气为主二、书法领域:方寸之间有乾坤三、绘画领域:写胸中逸气
第三章 逸品——创作品鉴之逸第一节 “逸品”的升格运动一、“逸品”的理论及其源流二、“逸品”的升格运动三、“逸品”至高地位的最终确立第二节 “逸品”的审美内涵一、“逸品”理论体系二、“逸品”与“神品”的关系三、“逸品”的审美特质第三节 “逸品”的价值反思一、“逸品”之逸:从何处逸出?二、“逸品”的思想根基三、“逸品”的形态类型
第四章 逸笔——技法收放之逸第一节 “逸笔”的内在要求一、“选笔草草”的双重内涵二、以“逸笔”写“逸气”三、“逸笔”的否定性反思第二节 “逸笔”的艺术呈现一、“逸笔”与绘画二、“逸笔”与书法第三节 “逸笔”的审美典范一、逸笔草草虚往实归二、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第五章 逸笔——技法收放之逸第一节 “逸韵”的文学世界一、闲逸二、情逸三、思逸第二节 “奇逸”的书画世界一、古代书法艺术的奇特逸韵二、古代绘画艺术的奇特逸韵第三节 “飘逸”:古典艺术的灵动之美一、书法中的“飘逸美”二、服饰中的“飘选美”三、舞蹈中的“飘逸美”第四节 “逸趣”与文人性格一、朝堂之趣——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二、山林田园之趣——对自然的崇尚和自由性情的追求三、江湖之趣——对侠气和正义之道的尊崇
第六章 清逸——人格伦理之逸第一节 “清逸”的人格伦理特性一、“清选”之文人风骨二、“清逸”的关学符号——“魏晋风度”第二节 “清逸”的精神家园一、“隐逸诗”与清逸精神二、“清逸”的多种文学形态第三节 “清逸”的作品典范一、诗歌:诗韵清逸二、绘画:笔墨清逸三、书法:淡泊清逸第四节 “清逸”的极端:“狂逸”一、“狂逸”的类型二、“狂逸”的美学表现形态三、明清美学思潮中的“狂逸”辨析
结语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逸”范畴的审美空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4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