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审美之变-新时期文化语镜中的审美问题研究

封面

作者:周强

页数:18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44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审美”之变:新时期文化语境中的审美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选取新时期以来比较重要的一些审美问题,如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审美快感论问题、审美泛化论问题、审美娱乐化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等,将其置放于当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发展的现实语境中,进行历史的、辩证地观照与评析;二是在此基础上,将当今时代的审美问题,置放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论的理论视野中,进一步加以探讨,揭示出文艺审美应有的人学价值内涵:在于抵御人性的异化,守护人性的和谐,促进人合乎人性地生活。

作者简介

  周强,男,河南省信阳市人,文艺学博士,现任教于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河南省写作学会理事,河南省教学标兵。已发表学术论文、诗歌和散文作品四十多篇,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7项,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影视美学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

一 历史生成

1. 生成背景

2. 生成过程

二 完善及其启示

1. 在论争中完善

2. 有益的启示

第二章 文艺审美娱乐化问题

一 审美娱乐化的现实表征与突出问题

1. 审美娱乐的文化面相

2. 文艺“三俗”的娱乐过度

二 文艺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关系问题

1. 娱乐性的人学意义

2. 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差别

3. 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关联

三 审美娱乐化的应对策略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审美创造理念

2. 注重审美理想的塑造

第三章 审美快感论问题

一 审美快感论的问题探析

1. 快感满足不能替代情感升华

2. 快感审美化的可能与不可能

二 关于快感与美感关系的论争

1. 同一论

2. 分离论

3. 升华论

4. 启示

三 审美快感的价值定位

1. 审美快感中的身体快感

2. 审美快感是整体化的生命愉悦

第四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泛化论问题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理论建构

1. 费瑟斯通的理论观念

2. 韦尔施的理论观念

3. 中国学界的理论见解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审美的比较

1. 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虛构性

2. 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

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

三 审美泛化论的学理审视

1. 审美泛化论的三个层面

2. 审美泛化论的悖结

3. 审美泛化论引出的深层问题

第五章 文艺审美功利性与非功利性问题

一 西方审美无功利论的历史回溯

1. “审美无利害”思想的功利內涵

2. 唯荚主义的功利诉求

二 文艺审美功利性的价值向度

1. 审美发生与功利因素的关联

2. 审美过程中的功利性

3. 审美的功利效果

第六章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文艺审美问题

一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文艺的欲望化书写

1. 共同人性与当代文艺的欲望化书写

2.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欲望的审美化提升

二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文艺的真善美诉求

1. 真善美是共同的人性诉求

2. 当代文艺应弘扬真善美

第七章 文艺审美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 人的自由与文艺审美

1.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

2. 文艺审美确证了人的主体自由

二 文艺审美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 文艺审美有利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展开和丰富

2. 文艺审美有利于培养自由个性

结语

附录一 从怀旧电影的审美特征看消费时代的审美新变

一 怀旧电影的审美文化背景

二 影像之美:视觉装饰性审美范式的凸显

三 声音之美:现代传媒中的“说书人”

四 意蕴之美:繁复的感伤

附录二 人的生态美描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释

一 人的生命生态场:在异化的中介性中和谐生成

二 人的主体间性:在交互对象化中动态显现

三 人的本质力量:感性本体与实践本体的二元一体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审美之变-新时期文化语镜中的审美问题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5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