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民审美素养:社会转型时期的审美资本

封面

作者:易晓明著

页数:301页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51345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研究不是以一个纯美学的视角探讨国民的审美素养, 而是立足于目前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在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美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中探讨当前国民的审美素养及其养成。

作者简介

易晓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理事,世界艺术教育协会(InSEA)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育、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转型时期国民审美素养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子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究与制定”“高中阶段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究与制定”。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且有深度,不仅有宏观理性的思考,也有实证资料的支撑,构建了创新性的理论框架。对审美、国民审美素养与社会转型之间关系的深刻论述,富有启示意义;国民审美素养调查问卷设计具有原创性,可以丰富审美素养的测评研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对国民审美教育体系进行的系统梳理和构建,在功能层面积极回应了社会转型对高水平国民审美素养的期盼这一时代需求。尤其是本书提出的“构建艺术课程、生活美学课程以及学科和环境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大美育课程体系”的观点,对于目前窄化的学校美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美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欣赏和创作艺术,更要让他们具有审美化的生活态度和创新的能力。

晓明教授长期从事美学、美育、艺术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本书是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决策价值。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会引发更多的当代人关注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会对学校美育的改革起到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序言前言第一部分社会转型与审美资本第一章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和使命第一节经济发展价值追求的转型:从追求GDP到追求GNH第二节经济形态的转型:从工业经济到审美经济第三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粗放到集约,建立生态文明第二章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审美文化第一节审美文化的生活化和民主化转向第二节审美文化的消费化和媚俗化倾向第三节审美文化的技术化和视觉化表征第四节审美文化的城乡二元落差和乡土文化的消逝第三章我国社会转型对审美资本的诉求第一节审美的幸福指向第二节审美是创造力发展的巨大原动力第三节通过审美关系可以重修人与自然之亲密性第二部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国民审美素养状况第四章国民审美素养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样本第一节问卷框架设计第二节调查对象及抽样方式第五章国民审美素养现状调查结果第一节国民审美素养总体现状第二节主要国民群体的审美素养现状第三节国民审美素养的影响因子分析第六章国民审美素养现状调查结果的讨论第一节国民审美素养呈现二元落差的特性第二节资本、审美权力对国民审美素养的影响第三部分社会转型时期的国民审美教育体系建构第七章社会转型时期国民美育的定位与使命第一节审美教育是什么第二节生活美育观的确立第三节生活美育的当代使命第八章家庭——孩子美育的摇篮第一节儿童审美心理和艺术特点第二节家庭美育的时机第三节家庭美育的任务第四节家庭美育的资源第九章学校——国民美育的主阵地第一节当前学校美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学校美育的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建构第三节学校艺术课程的改革第四节艺术教育在各级学校中的实施建议第五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善第十章社会——国民终身美育的场所第一节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第二节社会公共艺术活动第三节社会公共空间环境的审美化建构第四节社会公共艺术建设以及公共艺术教育开展的保障第十一章“互联网+美育”——超越时空的美育第一节“互联网+美育”的优势第二节“互联网+美育”的利用和开发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国民审美素养调查问卷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民审美素养:社会转型时期的审美资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