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静著
页数:321页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334938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理论指导,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武器,以“人是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德树人”根本教育宗旨下的教学需求以及教学深化改革为契机,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教师教学实践理性进行探讨。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本体论(第一章)、认识论(第二章)、价值论(第三章、第四章)、实践论(第五章)四个部分。
作者简介
高静,女,汉族,教育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聘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摘登和收录四篇。主持省部级项目三项,参与省部级和国家课题两项。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第二作者),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第二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第二作者),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成员)。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
第一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本体诠释
一、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内涵
二、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概念澄明
三、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
四、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价值意蕴
第二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历时审视
一、“自然朴素”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二、“经验伦理”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三、“理性启蒙”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四、“工具效用”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第三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应然追寻
一、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应然追寻的必然性
二、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应然追寻的向度
三、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应然追寻的条件
第四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理论架构
一、“人是目的”:教师合理定位教学的根本基点
二、主体自由:教师全面关照教学主体的内在尺度
三、对象限度:教师科学把握教学客体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正义:教师自觉遵循教学活动的伦理原则
五、教学推理: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思维方法
第五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实现路向
一、自觉建构“可能”的自足型教学价值取向
二、综合考量多元性与动态生成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四、自主建立“他者”关照的师生主体间关系
五、灵活选用学生发展指向的智慧型教学方法
六、立足于“为教学的评价”的差异教学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
第一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本体诠释
一、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内涵
二、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概念澄明
三、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
四、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价值意蕴
第二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历时审视
一、“自然朴素”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二、“经验伦理”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三、“理性启蒙”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四、“工具效用”的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及其表现
第三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应然追寻
一、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应然追寻的必然性
二、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应然追寻的向度
三、教师教学实践理性应然追寻的条件
第四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理论架构
一、“人是目的”:教师合理定位教学的根本基点
二、主体自由:教师全面关照教学主体的内在尺度
三、对象限度:教师科学把握教学客体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正义:教师自觉遵循教学活动的伦理原则
五、教学推理: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思维方法
第五章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实现路向
一、自觉建构“可能”的自足型教学价值取向
二、综合考量多元性与动态生成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四、自主建立“他者”关照的师生主体间关系
五、灵活选用学生发展指向的智慧型教学方法
六、立足于“为教学的评价”的差异教学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