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抽象代数选讲

封面

作者:王宪栋

页数:22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7151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14讲为基础部分,第15-18讲为提高部分,基础部分包括:代数学中的主要基础性概念、常用方法及典型实例。将自然引入交换环、可换群,以及一般的环、群、域、模、向量空间及线性映射等概念;给出整数环、多项式环、矩阵环及群的一些实例;讨论域的扩张及其Galois理论。作为这些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应用,本书将给出代数基本定理的一个完整证明。提高部分包括:模的范畴与函子等基本知识;投射模与內射模的定义及其等价的描述;双模及其张量积的构造等等。作为张量积的应用,给出了交换环上非结合代数与结合代数的概念,定义了张量代数及其某些重要的商代数:对称代数、外代数、李代数的泛包络代数等;最后,简要介绍了半单代数表示的一些基础内容。

目录

目录

第1讲整数环的假设1

第2讲交换环的同构与同态12

第3讲有理数域与局部化环23

第4讲多项式子环与扩环35

第5讲唯一分解整环47

第6讲模的概念与基本性质60

第7讲自由模及其自同态环71

第8讲主理想整环上的模83

第9讲集合上的对称群95

第10讲群的基本性质106

第11讲有限群的子群结构:西罗子群定理117

第12讲域的基本知识125

第13讲域扩张的Galois理论137

第14讲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146

第15讲模的张量积154

第16讲模的范畴与函子167

第17讲几种常见的自由代数结构180

第18讲Wedderburn定理190

参考文献202

附录关于实数的基本知识203

索引217

节选

第1讲 整数环的假设 什么是整数?初看起来,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且平凡的问题. 我们从中小学开始认识整数, 熟悉并掌握了整数的加法与乘法运算, 并能够利用一些法则去化简整数的代数表达式. 但是, 我们并没有 (也不可能, 至少到目前为止) 用 “整体” 的观点去理解整数及其运算规则, 尽管这种 “整体” 的观点是构建代数学中的基本代数结构的本质所在. 从现在开始, 我们要采用这种 “整体” 的观点讨论整数、整数的运算及其运算规则, 从而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探讨比较深入的代数学及其相关的数学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看成是整数的 “整体” 观点的自然延伸、抽象与拓广. 我们首先严格化“整体” 的说法, 即使用朴素集合论的语言, 并利用关于自然数的基础知识, 给出整数、整数集、整数环的如下 “整体” 的解释. 假设 1.1 设 N 为自然数集: N = {0, 1, 2, }, 它的子集 Z+ = f1, 2, 3, }称为正整数集, 其元素称为正整数. 令 Z_={-1,-2,-3, }, 它是对应于正整数集的负整数集, 其元素称为负整数; 再取这些相关集合的并集, 就得到整数集:整数集 Z 中的任何元素称为一个整数. 整数集 Z 上有两个基本运算: 整数的加法运算 “+” 与整数的乘法运算 “×”(通常也记为“ ”, 或者直接并列两个整数, 以表示它们的乘积); 这两个运算满足如下八条运算规则: 8a, b, c 2 Z, 有 (1)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2)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3) 有零元素: 存在 0∈Z, 使得 a + 0 = 0 + a = a; (4) 有负元素: 存在 -a∈Z, 使得 a + (-a) = (-a) + a = 0; (5) 乘法结合律: (a b) c = a (b c); (6) 有单位元: 存在 1∈Z, 使得 a 1 = 1 a = a; (7) 乘法关于加法的分配律: a (b + c) = a b + a c, (b + c) a = b a + c a; (8) 乘法交换律: a b = b a. 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Z, 带有加法与乘法两个运算, 并满足上述八条运算规则, 称为有单位元的整数交换环, 简称为整数环. 注记 1.2 本讲关于整数环的假设的含义是指: (1) 对整数的这些众所周知的基本事实, 我们不探究其逻辑推导细节, 只是罗列这些结果并随时应用它们; (2) 我们默认整数环 Z 是通过自然数集合 N、自然数的运算及其运算规则构造出来的. 特别地, 整数的加法与乘法运算都可以通过自然数的加法与乘法运算来描述.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证明: 任何两个非零整数的乘积均不为零. 关于自然数的公理化定义, 自然数的运算及其规则, 整数、整数环的更严格的定义, 以及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可查阅相关文献, 比如文献 [1-2] 等. 假设 1.3 在整数环 Z 中, 两个整数乘积为零当且仅当它们中至少一个为零. 练习 1.4 直接根据前面整数的运算规则说明: 任何整数×整数 0 = 整数 0. 注记 1.5 按照下面的方式, 还可以定义整数的减法运算 (非基本运算): 即, 整数的减法运算是由加法与取负运算复合得到的一个新的运算. 读者不难验证: 减法运算不满足结合律与交换律. 注记 1.6 在假设 1.1 中, 我们用到集合的一些相关概念. 通俗来说, 一个集合是由它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要确定一个集合, 就是要明确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比如, 自然数集 N 是所有自然数构成的一个集合, 整数集 Z 是所有整数构成的一个集合; 地球上所有人构成的集合为 “人类”, 国籍为中国的所有人构成的集合为“中国人”; 等等, 集合的例子不胜枚举. 按照通常的做法, 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集合, 而集合的元素用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 比如, 集合 X、集合 X 的元素 x 等等. 称一个集合 Y 是另一个集合 X 的一个子集, 记为, 如果Y中的任意元素 y (记为 y∈Y ) 必包含于 X 中 (即 y∈X). 比如, 自然数集 N 是整数集 Z的一个子集; 集合 “中国人” 是集合 “人类” 的一个子集; 等等. 一个集合的若干子集的交集, 由所有这些子集的公共元素组成; 一个集合的若干子集的并集, 由属于这些子集的所有元素合并得到. 集合 X 的子集 Yi(i∈ I) 的交与并通常写成形式: 即有下列等式 把前面的整数环中的整数 “抽象” 成一般的元素, 把整数的加法与乘法运算“抽象” 成一般元素的运算, 并要求满足完全相同的运算规则, 就得到 “抽象代数”中的有单位元的交换环的概念. 定义 1.7 (交换环) 设 R 是一个非空集合, 在 R 上定义了两个 “抽象” 的运算, 一个是加法 “+”, 另一个是乘法 “ ”. 如果这两个运算满足前面整数环假设中的全部八条规则 (这里需要把整数集 Z 替换成集合 R), 则称 R 是一个有单位元的交换环, 简称为交换环. 注记 1.8 在上述交换环的定义中, 如果只考虑加法运算及其相应的运算规则, 我们将得到下面的可换群的概念. 可换群也是一个基本的代数学概念, 以后将有很多篇幅讨论它们, 以及它们的一般形式: 群的概念. 现在引入可换群是因为它和交换环等概念的密切联系. 定义 1.9 (可换群) 设 G 是一个非空集合, 在 G 上定义了一个 “抽象” 的加法运算 “+”. 称 G 是一个可换群或交换群, 也称其为 Abel 群, 如果它的加法运算满足前面整数环假设中的前四条规则: 对 a, b, c ∈G, 有 (1)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2)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3) 有零元素: 存在 0 ∈ G, 使得 a + 0 = 0 + a = a; (4) 有负元素: 存在-a∈ G, 使得 a + (-a) = (-a) + a = 0. 练习 1.10 (i) 设 R 是任意给定的交换环, 有加法零元素 0 及乘法单位元 1, 用 a 表示元素 a 2 R 的负元素. 利用交换环的运算规则, 推导下列等式 在此基础上, 按照自然方式给出交换环 R 中的元素 a 的倍数的定义: na, n∈Z. 对可换群 G, 考虑类似的问题: 定义一个元素的任意整数倍数. (ii) 证明: 在任意交换环 R 中, 乘法关于减法运算的分配律成立, 即对任意元素 a, b, c∈R, 有下列等式 a(b-c) = ab-ac. 例 1.11 整数环 Z 是一个交换环 (交换环的第一个例子); 整数集 Z 关于其加法运算构成一个可换群, 也称其为整数加法群. 通过对整数及其运算的讨论, 尤其是考虑到整数加法与乘法运算所满足的运算规则的假设, 我们抽象出了交换环与可换群的概念. 交换环与可换群是抽象代数中最基本的概念, 也是随后将要讨论的主要代数对象之一, 它们的具体实例还有很多, 以后将陆续给出. 在整数环 Z 中, 任给两个整数 m, n, 可以做加法、乘法运算, 分别得到整数: m + n, m n 2 Z. 按照注记 1.5 的方式, 也可以对它们做减法, 得到整数: m-n.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抽象代数选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4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