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鹤
页数:171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80852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做了详细的阐述,共六章。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首章首先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和目标,第二章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第三章主要包括传统教学法、非传统教学法、交际法教学、内容型与任务型教学等多种大学英语教学法;第四章具体从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口语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论述;第五、第六章分别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创客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既适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简介
孙鹤,男,汉族,1970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在沈阳师范学院工作至2001年,现就职于鲁迅美术学院,英语副教授。 辽宁省外语学会会员。发表过主译作品2部90万字,参译作品5部,省级以上论文7篇,编写教辅著作两部。 在辽宁省钱鑫铜有限公司,大连新艺铜业制造有限公司等社会机构兼职翻译工作。
本书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使得世界日已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本书聚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若干问题,从基础理论和实践入手,对当前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有益于加强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的课程建设。本书共六章,主要介绍了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语课程与教学管理改革、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等知识,并吸收了国内外英语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贯彻理论联系教学的原则,相信对于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与应用价值。
目录
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
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与运用分析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第三节 现代英语学习策略
第三章 大学英语教学法
第一节 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法
第二节 大学英语非传统教学法
第三节 大学英语交际法教学
第四节 大学英语内容型与任务型教学
第四章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实践
第一节 英语词汇教学实践
第二节 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第三节 英语听力教学实践
第四节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第五节 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第六节 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第五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
第一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第三节 构建基于多元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章 创客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二节 创客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项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 基于“创客教育+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爹考文献
节选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社团语言学习法 语言由一套包含语音、句子、语法的标准组成,外语学生的任务则是理解目的语的基本音义关系,从而建立起基本的语法结构。LaForge超越了这种结构主义的语言观,提出了“语言是社交过程”的语言观,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工具,信息的交流体现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种互动方式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在内容上是不确定的,因而重在情感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之间越来越熟识,形成一个学生社团,从而唤起学生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增强学习外语、和同伴共同进步的动机。 师生之间的互动要经历五个阶段,如同新生儿的成长过程。第一阶段是婴儿阶段,学生完全依赖老师,重复老师所说的目的语言并倾听老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对话。在第二阶段学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学生能够使用学过的简单的词语来表达思想。第三阶段是儿童与少年结合期,学生开始独立讲话,为了维护自己的个性而常拒绝老师的辅导,属于不满和排斥阶段。第四阶段是容忍阶段,学生可以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能够处理自己的焦虑,同时也开始关注教师的焦虑,师生形成互助互惠的关系。第五阶段是独立阶段,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可以作为知者(knower)向其他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这个“社交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冲突的过程。 在心理学方面,社团语言学习法推崇“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真正的人类学习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情感因素,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 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发展是核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有安全感的学生才能自由地参与语言学习和思想交流。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积极评价对于外语学习至关重要,可以用SARD这个首字母缩略词归纳成功学习的心理要素:S代表“安全感”(Security);A代表“注意一进取”(Attention and Aggression);R代表“记忆一反思”(Retention and Reflection);D代表“辨别”(Discrimination)。也就是说,当学生感到安全时才会产生动机,才能调动其认知资源参与学习;当一个人开始参与、注意所学内容时,才能更好地记忆和反思;当一个人能够记忆和反思时,才能对所学材料进行辨别,才能类推出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把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交际中去。 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大学教学过程大致如下:第一,学生相互介绍。第二,教师介绍课程目的和原则。第三,进入目的语课堂活动阶段。有如下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围坐一圈或两圈(通常6~12人,分成一组或两组,每组一个教师,或每个学生背后一名教师);学生用母语提出话题或想用目的语表达的内容;教师翻译;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商议话题、准备对话、策划向另一小组传递的信息等;学生将活动中所说的目的语进行录音;学生抄写、整理录音内容。第四,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第五,师生分析所抄写的语言材料中的词语和语法。第六,学生自由提问、抄写黑板上教师写下的语法分析。 社团语言学习法没有明确设定教学目标,只限于培养一般的听说能力,少数情况下有一些读写教学。不使用事先制订的教学大纲,没有确定的教材,由学生决定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话题和词汇、句型加以引导,课堂内容因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而不同。 社团语言学习法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独特的教师和学生角色。教师是咨询师,是父母;学生是咨询者、顾客,是孩子。 (2)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教师要创设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消除焦虑和挫折感。 (3)听说领先。 (4)不排斥母语,允许初学者使用母语,并借助翻译手段来帮助学生表达思想。 (5)分析目的语语法结构。 (6)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一个互助互惠的语言学习社团。 (7)使用录音设备,辅助语言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