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封面

作者:吴朝霞,马之成著

页数:149

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498524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做了详细的阐述。首先概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然后分析了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践,最后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理论实践、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实践、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借鉴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此书观点新颖、语言朴实严谨、条理清晰,旨在为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其他志在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英语语言教学研究者及对英语教学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些许可供借鉴的资源。

目录

第一章 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
第一节 教学原则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大学英语的教学因素
第三节 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
第一节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材分析
第三节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第三章 英语教学模式理论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大学英语课程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第四节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一节 任务型教学模式
第二节 情感教学模式
第三节 分级教学模式
第四节 模块教学模式
第五节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第六节 ESP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第五章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理论实践
第一节 “听”的技能培养
第二节 大学英语复式听力教学
第三节 “说”的技能培养
第四节 多媒体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
第五节 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实践
第一节 句子写作
第二节 段落写作
第三节 短文写作
第七章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实践
第一节 阅读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第三节 阅读教学中的修辞
参考文献

节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的揭示是从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意义的角度加以描述,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是个人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创立的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了10条学习原则:  (1)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有意义的学习就发生了。  (3)当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有抵触情绪。  (4)当学生处于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却鼓励自我评价的情况下,就可以消除由于嘲笑和失败带来的不安。  (5)当学生处于没有挫败感却具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就能以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方式去感知书本上的文字和符号,区分和体会相似语句的微妙差异,换言之,学习就会取得进步。  (6)大多数有意义的学习是边干边学、在干中学会的。  (7)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时,就会促进学习。  (8)学习者自我发起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最深入,也最能持久。  (9)当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时,就会促进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10)现代社会最有用的学习是洞察学习过程、对实践始终持开放态度,并内化于自己的知识积累。  简而言之,人本主义理论主张废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是在于使学习者感到学习具有个人意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精神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认知是彼此融合、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习者两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的互相沟通、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以教师向学习者提供知识材料的刺激,并控制这种刺激呈现的次序,期望学习者掌握所呈现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迁移效果的过程。由此可以理解,教学也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输入讲解为主要方式的活动了。要使整个学习活动富有生机、卓有成效,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入其内在情感世界,以师生间的全方位的互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这不同于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后现代主义教学观是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开放性、超前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读书》杂志上,1985年美国杜克大学的弗·杰姆逊教授在北大开了名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专题课,在此之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而言,它是对现代主义所崇尚的总体一致性、规律性、线性和共性及追求中心性的排斥,主张以综合、多元的方式去建构,具有非中心性、矛盾性、开放性、宽容性、无限性等特征。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表现在:  (1)在打破“完人”教育目的观的同时,后现代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目的观。他们主张学校的教学目的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特殊性的人,造就具有批判性的公民。  (2)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的课程观是不科学的、封闭的。多尔从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出发,吸收了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把后现代主义课程标准概括为几种原则,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及严密性。  (3)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自组织是一个通过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在看似混沌无序的状态下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动态过程。  (4)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认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知识传授的中心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教师是话语的占有者,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受到了压制,故后现代主义认为,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影响下,知识的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终端技术和新的语言规则。师生关系中,教师从外在于学生的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教师的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其为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  (5)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评价要求实施普遍的关怀,着眼于学生无限丰富性发展的生态式激励评价,让学生充满自信,每个个体都各得其所,始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强调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差异的平等观,即使用不同标准、要求,评价不同的对象,主张接受和接收一切差异,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多样性。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