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司法伦理的实效性问题研究

封面

作者:王淑荣 著

页数:27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279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论题是以“静态的”“理论的”学理研究为基础,以“动态的”“理性的”的问题意识及价值判断为目的,以明晰研究的价值指向为目标的思路展开的研究。即:前提论(引论)——本体论(基础)——实践论(主题)——价值论(旨归)。一、前提论研究:即研究背景与基本概念界定,为主题研究作以引论;二、本体论研究:司法伦理本质与司法伦理结构,对司法伦理进行本质论的学理解读,对在司法实践中的伦理结构分析,为司法伦理实践效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三、实践论研究:问题意识——评价标准——应对策略,以问题意识探究掣肘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因素,进而预设司法伦理是否具有实效性的评判标准,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四、司法伦理实效性的价值旨归,即司法伦理实效性得以实现的社会价值。本课题试图回答:1、在学理层面认知司法伦理本质是什么?内部结构图景如何?因为只有对司法伦理的基本理论有明确的理性认知,才能在实践中检验其发挥效能程度。2、在实践层面探究制约司法伦理发挥作用的要素有哪些?存在的根源在哪里?因为这直接关涉到是否能够找到矛盾和解的办法,实现伦理在实践中的价值效能。3、怎样判断司法伦理在司法实践中是发挥了实际效能?评价标准是什么?等问题

作者简介

王淑荣,1966年生,法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专业,师从于郑成良、马新福教授。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从事访问研究2年。现任中国法理学会理事,吉林省法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法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40 余篇,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著作二部,教材三部,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

本书特色

本书以“静态的”“理论的”学理研究为基础,以“动态的”“理性的”的问题意识及价值判断为目的,以明晰研究的价值指向为目标的思路展开的研究。

本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司法伦理的本质,是以国家共同体为最高伦理实体的司法伦理;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司法实践中的伦理包括良法、司法道德、司法公正、司法制度“四位一体”的结构模型;首次提出了检验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实践评判标准”“终极评判标准”,并提出了适用适度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责任“不谅解”原则。是对以往司法伦理理论问题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和突破;对制约中国特色司法伦理实效性因素的分析和提升司法伦理实效性对策的探索是对司法伦理实效性问题实证研究的有效补充。

目录

前序
导论
第一节 中国特色司法伦理实效性问题的研究背景
一、“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与国家发展战略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得益彰的国家意识
三、司法改革中司法主体责任终身制的诉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的精神导向
第二节 司法伦理的一般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一、司法主体的概念界定
二、司法伦理的本质内涵
三、司法伦理的主要内容
四、司法伦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伦理的本质
第一节 司法伦理的国家意识形态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伦理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理念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区别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司法公正”作为中国特色司法伦理的价值承诺
一、中国特色司法公正的伦理内涵
二、中国特色司法公正的伦理原则
三、中国特色司法公正的伦理价值
第三节 中国特色司法公正的价值逻辑
一、司法主体的法律信仰
二、司法主体维护法律尊严
三、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
第四节 中国特色司法伦理实效性的责任担当
一、司法伦理的实效性影响司法公正
二、司法伦理的实效性影响社会公正
三、司法伦理的实效性影响法治进程
第二章 中国特色司法实践中的伦理结构
第一节 良法制定:司法伦理的客观条件
一、良法的伦理诉求
二、良法的共同体利益至上原则
三、良法为司法伦理的客观依据
第二节 司法道德:司法伦理的主观条件
一、司法道德的主体自觉
二、司法道德的主观性及其表现
三、司法道德的伦理化路径
第三节 司法公正:司法伦理的价值本体
一、司法公正是司法伦理的本体论内核
二、公正是“司法道德”与“良法制定”的内在统一
三、公正是“公民法律信仰”与“法律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
第四节 法律制度:司法伦理在司法程序中的确定性形态
一、司法制度是司法伦理的“定在”
二、司法制度是司法行为的“高位”规范
三、道德准则在司法制度中的具体实现
第三章 制约中国特色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因素
第一节 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内涵特征
一、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学科范畴
二、司法伦理实效性的概念界定
三、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实践场域
一、司法主体自由裁量权行使中的伦理
二、司法主体案件审理程序中的制度伦理
三、案件裁判结果中的公正伦理
第三节 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一、源于司法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博弈的结果
三、源于司法制度完备程度的制约
四、源于司法程序科学程度的影响
第四节 与司法伦理实效性制约因素的和解
一、使法官自由裁量权使用更趋于合理
二、制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博弈
三、完备的司法制度下的伦理践行
四、提高司法程序的科学性程度
第四章 司法伦理实效性的评判标准
第一节 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判断生成
一、司法主体的归因
二、司法行为的公正
三、司法结果的证成
四、伦理标准的运用
第二节 司法伦理实效性评价原则
一、司法伦理适用适度原则
二、司法主体权责统一原则
三、司法伦理责任“不谅解”原则
第三节 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实践评判标准
一、司法主体的法治观是否正当
二、司法制度是否完善
三、司法程序是否正义
四、司法环境是否健康
第四节 司法伦理实效性的终极评判标准
一、是否有利于法治国家的稳定
二、是否有利于法治的社会价值
三、是否有利于法治文化的建构
第五章 提升司法伦理实效性的对策探索
第一节 司法主体价值观的提升对策
一、司法主体的法律信仰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观
三、司法主体价值观导向司法行为
第二节 司法制度对市场消极因素的矫正对策
一、司法制度对市场利益诉求的规制
二、司法制度对市场利益博弈的调节
三、司法制度对市场利益增长的引导
第三节 司法程序科学化的提升对策
一、司法程序的科学设计
二、司法程序的自我调节
三、司法程序的运行保障
第四节 确立司法伦理实效性的保障机制
一、保障司法主体的自身权益
二、完善司法主体的行为伦理准则
三、建立违背伦理准则的惩戒措施
第六章 提高中国特色司法伦理实效性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一、司法伦理实效性标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认知
二、司法伦理实效性有助于巩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
三、司法伦理实效性有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效能
第二节 实现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
一、司法伦理实效性是司法公正的直观性结果
二、司法伦理实效性对社会公正的基础性建构
三、司法伦理实效性对社会公正的普遍性延展
第三节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一、司法伦理实效性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实证依据
二、司法伦理实效性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客观基础
三、司法伦理实效性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标志性典范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司法伦理的实效性问题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5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