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吕本修 著
页数:21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2010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的相关论述梳理的基础上,从道德主体、道德规范、道德载体、道德方法、道德机制、道德环境等方面对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并结合我国道德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着重从道德建设方法、道德建设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增强道德建设有效性的现实路径。
作者简介
吕本修,男,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伦理学。撰有学术专著《网络道德问题研究》,主编教材《公务员职业道德新论》,参编著作10余部;在《伦理学研究》《红旗文稿》等CSSCI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与参研各类课题14项,其中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3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
目录
第一节 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是重大社会问题
一、有效性问题是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二、从现实问题入手是取得道德建设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节 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研究的意义
一、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第一章 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的历史探索
第一节 中国思想家关于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的历史探索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二、中国近代思想家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第二节 西方思想家关于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的历史探索
一、西方古代思想家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二、西方近代思想家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的理论探索
一、马克思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三、毛泽东同志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四、邓小平同志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五、党的十八大前20年关于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的新思想
六、习近平总书记论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
第二章 道德建设有效性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道德建设有效性系统概述
一、道德建设有效性系统的外部和内部要素
二、道德建设有效性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道德规范的有效性
一、道德规范的内涵与特点
二、道德规范有效性的内涵及条件
第三节 道德载体与道德建设方法的有效性
一、道德载体与道德建设方法的内涵与特点
二、道德载体与道德建设方法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四节 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道德主体的内涵与特点
二、发挥道德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第三章 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及其原因
第一节 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的特点及表现
一、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的特点
二、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的影响
一、道德缺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道德有效性缺失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三、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剖析
一、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的外部原因
二、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的内部原因
第四章 道德载体与道德建设方法是道德建设有效性的有力支撑
第一节 道德载体的有效运用
一、社会舆论的有效运用
二、红色阵地的有效运用
三、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
四、特色节日的有效运用
第二节 道德建设方法的有效运用
一、理论教育法的有效运用
二、榜样示范法的有效运用
三、因材施教法的有效运用
四、环境熏陶法的有效运用
第五章 道德机制是道德建设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第一节 道德监督机制及其有效运用
一、道德监督机制的方式及特点
二、道德监督机制有效运用的路径
第二节 道德奖惩机制及其有效运用
一、道德奖惩机制的内涵、原则与作用
二、道德奖惩机制有效运用的路径
第三节 道德养成机制及其有效运用
一、道德养成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
二、影响道德养成机制的因素
三、道德养成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道德养成机制有效运用的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道德建设有效性问题研究》: (一)艺术性 第一,道德载体运用要具有艺术性。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如果道德载体能够灵活地艺术性地运用,道德建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道德载体艺术性运用的多样性。为了提升道德建设有效性,每种道德载体最好都能够得到艺术性的运用。比如,会议是道德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载体,我们必须艺术性地运用会议这一载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具体可以从几方面加以注意:一是会场的布置要讲究艺术性。不同性质的会议,需要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气氛。比如,传达中央精神的会议,需要严肃的气氛,因此会场要布置得大方而庄重;重大节日座谈会,这种会议需要气氛和谐、轻松,因此会场的布置要显得祥和、随意。二是会议内容与方式要讲究艺术性。一方面,会议话题要结合参会者的思想与生活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在讲话过程中宣讲者要把比较抽象的会议精神转化为与参会者直接利益相关的具体的现实的话题,以增强参会者的关注度。这样既传达了会议精神,也解决了参会者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会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会议可灵活运用现代网络传媒等多种载体,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把会议精神让参会者愉快地接受,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手机APP等终端与民众互动,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使会议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道德建设方法运用要具有艺术性。道德建设方法如果得到灵活艺术性的运用,道德建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道德建设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道德建设方法艺术性运用的多样性,每种道德建设方法最好都能够得到艺术性的运用。比如,道德教育过程中开展批评时就需要艺术性。批评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的运用需要讲究艺术性,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步骤:第一步,批评前要对事情进行严谨认真的分析,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第二步,根据事情或现象的危害程度,对当事人选择公开式或单独式批评。首先,对造成恶劣影响的事情或现象,要选择严肃的场合公开批评。其次,对于个别现象、个别问题,要选择适时的时机,对当事人进行单独批评。第三步,根据当事人的性格及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首先,对于内向型性格的当事人,如果他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危害性,应当采取婉转式批评;这样既让当事人感觉到自身的问题,也维护了当事人的尊严。其次,对于外向型性格的当事人,可以采取单刀直入式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这样既增强了当事人对问题的认识,也不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利后果。最后,对于吊儿郎当什么都无所谓的当事人,可以采取严厉式批评,遇事用“重锤”、“响锤”,用强力改变其不严肃的态度,以期达到教育的实效。总之,道德教育方法讲究艺术性,道德建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