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姚本先
页数:28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19660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十一章,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生活适应的教育与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等。
作者简介
姚本先,1965年生,安徽省合肥市人。博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皖江学者”讲席教授,“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社会心理学。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曾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
伍新春,男,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
主编及副主编简介:
林崇德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心理学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
石铁,“万千教育”与“万千心理”总策划。
相关资料
第二章 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小兰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好孩子”。以前,小兰每天放学回家,总是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绘声绘色地说给爸爸妈妈听。换洗的衣服由妈妈收拾,书包也让妈妈去整理,周末总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可自从上了初中,小兰有点儿变了。每天放学一回家,她就走进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书包和衣服也不让妈妈收拾了。更让妈妈担心的是,小兰还自己弄了把锁,把她房间的抽屉锁上了,也不再跟爸爸妈妈说学校的事,而开始写日记了。以前小兰是不太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的,现在她的书包里多了面小镜子,在家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脸上长出几颗青春痘,于是上课、下课都趴在桌子上,不敢抬头,回到家死缠着爸爸要求请假不上学。小兰的变化,相信老师们都可以在中学生身上找到一些,或许他们现在也和小兰一样:不再事无巨细地样样请教大人,开始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外出,开始厌烦父母的“唠叨”,希望有自己生活、学习的小空间,日记开始上锁,经常问自己“我是个大人吗?”“我长得美吗?”“我聪明能干吗?”
本书特色
根据“性质·内容·途径·管理”相结合的思路,编者试图在本书中系统而简明地阐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为此,在“性质”部分,简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与功能、目标与实施等,以让广大教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在“内容”部分,系统阐述了有关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和生活适应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让广大教师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辅导方法,在“途径”部分,系统介绍了课程开设、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和学科渗透、家庭参与等等方式,让广大教师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及其教育方法。
目录
节选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时代主旋律,是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面对全体学生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性质·内容·途径·管理”相结合的思路,编者试图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系统而简明地阐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为此,在“性质”部分,简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与功能、目标与实施等,以让广大教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在“内容”部分,系统阐述了有关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和生活适应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让广大教师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辅导方法,在“途径”部分,系统介绍了课程开设、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和学科渗透、家庭参与等等方式,让广大教师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及其教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