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670 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97029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王光明,生于1955年。原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1999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任教,现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已出版专著《散文诗的世界》《怎样写新诗》《艰难的指向——“新诗潮”与20世纪中国现代诗》《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论文集《灵魂的探险》《面向新诗的问题》,编著《六十年散文诗选》《中外散文诗精品赏析》《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典》《现代汉诗:反思与求索》《我们时代的文化症候》及2002年以来的花城版,《中国诗歌年选》等。
相关资料
解深度与重建诗的良知并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工具理性泛滥,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盛行,社会上形成某种“价值中空”。面对这种价值虚无主义,一种把诗歌视为个人的语言狂欢的看法在年轻人中很有市场,一些人不管现实,不管读者,只管自顾自地跳着自己的孤独的小步舞。还有些人在写作中寻找刺激,游戏人生。这形形色色的观点,均可以归结为对诗的人文理性内涵和诗性内涵的消解。而且,直到2l世纪初,这种消解深度的做法在诗坛上仍有相当的市场。有位诗人在网上宣称诗歌只不过是语言游戏:“尽管会遭到多数人,主要是那些精神和心灵卫士的批驳,我仍固执地将诗歌看作一个不附带任何价值目的的游戏。
本书特色
大学教师在高等学校任教,是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推动学问进步的庄严使命的。学术研究发现问题和梳理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思想与能力的修炼过程,最有助于培养对人类文明的敬畏,实现自身局限的不断超越。所谓敬业,所谓为人师表,所谓把职业内化为事业,在更高的意义上,是认同知识和思想能力对于人类的意义,自觉地接受其对我们自身的塑造,形成求真求是、自由思想的人生风范:既能够传授有个人心得的知识,也能以自己的思想风格和问学境界,彰显文明的内在价值与精神魅力。
目录
节选
像国内许多大学的中文系都有很深厚的背景、很动人的历史一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也有深深铭刻在师生们记忆中的发展历程。这是1954年创办的北京师范学院最早的大系之一,曾有不少知名学者在这里任教,为北京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过不少人才。而她自己,也伴随着当代中国教育的风雨历程,在不同境遇中挣扎、求素与进取,不断迎接挑战与机遇,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本论文选所收的论文,是中文系各专业专任教师近五年的代表作,也是由各学科教师自己推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