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强著
页数:246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40485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架子花脸教学与探索》以京剧脸谱之一——架子花脸为研究对象。第一章介绍了架子花脸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详细讲述架子花脸“五法”的基本要求,突出介绍了“五法”之一的“口法”,即唱和念、哭与笑等。第二章以“曹操”为例,着重介绍了架子花脸的角色塑造特点。第三章则给读者展现了架子花脸一代之雄——侯喜瑞的艺术风采,从中可以了解侯喜瑞先生的从艺生涯,领略先生对一系列经典角色的艺术创造,更能从中体会到先生的高尚品格和艺德。第四章介绍了一些经典剧目中的经典人物塑造特点。
作者简介
李强,男,1965年生,济南人。1977年考入山东“五七”艺校京剧表演专业。1984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加的主要演出活动:山东艺术学院教学评估晚会;山东艺术学院50年校庆以及改革开放30年的大型演出;CCTV戏曲频道《梨园擂台》赛及全国“红梅大赛”等50余场赛事。 主要获奖情况:1996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园丁”奖;1997年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园丁”奖;2004年“蚁力神杯”全国艺术院校戏曲、戏剧表演比赛,华东片区“园丁奖”;2014年参与创作的原创京剧《虫虫历险记》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本人获“指导教师”奖。
目录
架子花脸的五法
架子花脸的笑与哭
第二章 架子花脸经典角色的塑造特点
谈曹操的角色塑造
《连环套》表演技巧
第三章 侯喜瑞——架子花脸一代之雄
一代宗师侯喜瑞
侯派艺术的发展演变
侯喜瑞经典角色艺术创造
架子花脸一代之雄
论侯喜瑞先生技术造诣
浅说侯喜瑞念白
第四章 各行当人物塑造特点
《连环套·坐寨》窦尔敦裘派唱腔特色
《遇皇后》中包拯人物形象的塑造
《锁五龙》中单雄信人物形象的塑造
《空城计》中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塑造
《法门众生相》中贾桂的人物表演特点
《霸王别姬》中虞姬人物形象的塑造
《凤还巢》中程雪雁人物形象的塑造
《苏三起解》中苏三的人物形象塑造
《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人物形象的塑造
《坐楼杀惜》中阎惜娇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灯记》中李奶奶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参考文献
节选
《架子花脸教学与探索》: 四、小同大异——不同情节不同表演 上面谈了三出曹操戏的片段,而有些曹操戏有的地方看起来情景类似,但由于剧中情节不同,表演就不能一样了。比如《战宛城》,在马踏青苗之后,张绣请降,曹操的入城,看起来和《战濮阳》的入城情景就差不多,台上的道具也都一样,全是那个城片子,但应注意入宛城和入濮阳的情节可不一样。宛城是张绣降顺后献的,城中是否有埋伏,自己入城有无危险,都还是问题。所以曹操入城时有些犹豫不决。在表演的时候,先是勒马看城门,用马鞭遥指城上匾额,回身发笑,心想“想不到我这么容易就得到宛城了”,然后打马往前走。快到城门时,又想到“要是遇有埋伏,我的将官有把握得胜吗?等等吧!”他迟疑了,勒马回头看典韦;典韦理解了曹操的意思,表示“成”,曹操看典韦脸上的表情,心里想:“好,遇埋伏,典韦能挡住,走!”于是毅然入城。而在《战濮阳》中,曹操入城时就没有这种犹豫不决的动作,因为他中了吕布之计,以为濮阳是座空城,所以进城时不计其他。他虽然同样勒马,用马鞭指着城上匾额,但回身哈哈大笑,毫无顾忌。只有这种演法,才能使曹操后来中计的仓皇逃出显得人情合理,如果把《战宛城》的演法照搬到《战濮阳》中,便显得画蛇添足,反而不合情理了。 《战濮阳》和《战宛城》有这种类似情节,别的戏有没有?有,而且很多。像《长坂坡》和《阳平关》这两出戏都有上山动作。在大战长坂坡时,曹操正在壮年,大权在握,扫荡群雄,心目中的大患刘备,眼看就要生擒活捉,他得意扬扬地上山去观阵,指挥战斗,戏中就通过曹操上山的身段来表现他的骄傲自负的神气,不过表演上山时是由台口向台深处走,背对观众,面部表情观众看不见,所以只能从步法、身段中来感染观众。走的动作要美,矫健而有力,并且讲求洒脱,自然而不拘谨。步法是像画反“八”字,迈步时是由里向外掏着走,两手随着步子微微摇摇,上身也微颤动,步子由慢渐快。《阳平关》就不是这样了,第一个区别是曹操年纪大了,上山时有些力不从心,虽想保持大战长坂坡时的风度,但上山走路是很吃力的,步履有些迟慢了。第二个区别是环境和心情也有所不同,大战长坂坡时的刘备是弃新野,走樊城,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不必说还手,就迎招架之力也都没有了,而现在却和曹操有了对峙的局面。另外,曹操在《阳平关》中为替夏侯渊报仇心切,因而尽管他还是威风凛凛,但并没有得意洋洋的劲儿,所以步法就不能用画反“八”字的迈法,而是往起拔步,提起脚来再往外迈,两手摇动幅度也要较大,上身的起伏幅度要加强,并且还要表现出上山时一步比一步吃力,拾级而上。但也不能做得太过火,一过火就不是表现曹操苍老,而是心情急躁近于疯癫了。上山后的观阵,《阳平关》和《长坂坡》也类似,都是凭空杀出个赵云来,所不同的是《长坂坡》时的曹操不认识赵云,而《阳平关》是久别又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