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洪成 罗佳玉
页数:291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031050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共分六章。第一章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济世情怀”,分析了颜元的教育理想;第二章是“思不如学,学必以习”,论述了颜元的教育哲学思想;第三章是“文武合一育人才”,在剖析当时现实教育流弊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颜元的教育思想;第四章是“漳南书院的办学活动”,阐释了颜元主要的教育实践活动;第五章是“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描述颜氏学说的影响及其学派的发展变化;第六章是“颜李学派教育思想的现代性”,从现代性的角度对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及活动进行挖掘,解读其在现代教育中的生命力。此外,附录“颜李学派研究史略”综述了从清代后期同治年间(1862—1874)开始到现在为止的关于颜李学派的研究成果及历程,这既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总结,也是为了以后研究的进步与深化。
作者简介
吴洪成,1963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河北大学二级教授、教科所所长、教育史专业与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共出版著作(含主编、副主编、合著、参编)36部,发表论文共200余篇,个人独立完成累计发表、出版学术成果达800万字左右。 罗佳玉,女,1991年生,河北廊坊人。2013-2016年就读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7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教育史,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目录
第一节 崛起于乡野的教育家
第二节 思古斋与习斋
第三节 游历访学
第四节 一代宗师
第五节 书院办学
第二章 思不如学学必以习
第一节 颜元的教育哲学
第二节 教育活动中的实与习
第三节 颜元的师道观
第三章 文武合一育人才
第一节 明清早期学校教育概述
第二节 静坐读书教育的流弊
第三节 动的教育与事物教育
第四章 漳南书院的办学活动
第一节 实学教育家颜元主持漳南书院
第二节 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
第三节 漳南书院的教学设计
第四节 《习斋教条》理念下的书院教育管理
第五章 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
第一节 颜氏学说之多元建构
第二节 颜李学派的薪火相传
第三节 颜李学派的兴衰起伏
第六章 颜李学派教育思想的现代性
第一节 颜李学派教育思想的现代性
第二节 颜李学派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现代性
第三节 颜李学派教育管理与方法的现代性
附录 颜李学派研究史略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东寻 清康熙九年( 1670),颜元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博野颜氏,但不知道确切地址,因此去博野寻访,才知道生父家乡在北杨村,祖母张氏仍然健在,已80岁。但因为朱翁抚养的情分,没多做逗留,第二天就回去了。第二年二月,去杨村随族长致清明祭,并在这一年底,改名为“元”。1673年,颜元39岁,这一年四月,朱翁去世,等到其丧礼过后,便着手于归宗的事情。十一月间,正式回归杨村颜氏,恢复“颜”姓,并定居杨村。越明年,颜元有心东出寻父,但因时局混乱,正值三藩变乱,辽东地区戒严,所以没有能去成。而且,此时他还未生子,也存了留下血脉再去寻父的想法。这一耽误,便是10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颜元50岁,感觉时不待我,所以决定东出寻父。在临行之前,颜元曾立誓说:“寻父辽东,不得则寻之乌喇、船厂诸处;再不得,则寻之蒙古各部落;再不得,则委身四方,不获不归。”表明了寻父之心的坚决。 这一年的四月八日,颜元独自一人前往关东寻找父亲。先经过涿州,于十七日到达北京,“刻寻父报帖,贴四城门及内城各处。对人言则泣,人聚观则叩首白,求代寻。来报,重谢之”②。但是在北京并没有得到什么消息,五月十五日,便从朝阳门出发继续向东而去,五月二十日抵达山海关。恰逢天灾,海啸使得山水暴涨,颜元又没有“路引”(通行证),所以不能出关,这就耽搁了下来。他借此机缘得以瞻仰山海关雄伟气象,观蜿蜒西去的长城,延伸至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北扼东北、南控河北,不禁感怀时势,评点历代王朝兴衰沉浮之得失:“夏、殷、周之得天下也以仁,失以不仁。汉、唐、宋之得天下也以智,失以不智。金、元之得天下也以勇,失以不勇。”‘直到六月四日,遇到豪士曹梅臣,获得帮忙得到“路引”,才得以出关继续往辽东迤逦而行;六月十三日,到达沈阳,住在自己堂兄家中。颜元有一位友人,名张尚夫,当时这位张尚夫的兄长张束岩任奉天府丞。通过张尚夫的关系,见到了张束岩,“求散布州县寻父报帖”②。颜元花费了很大力气,“逢人则流涕跪恳,与之报帖,求其传布”③。到了八月,才有回音纷纷到来。但是结果均令人失望,毫无所得,一筹莫展。他十分悲痛。转眼秋去冬来,关东冰天雪地,不方便出行。颜元便在沈阳附近寻找,向北到达过铁岭的小河山,向东到达过抚顺,都没有生父消息。 时光匆匆,冬去春来,转眼间便到了第二年,即1685年。正月三十日,颜元南出天覆门时得到消息,在盖平(今辽宁省营口市下辖市)之南好像有类似的人。于是,便南下海城、盖州寻访。二月④,颜元宿于辽阳城,七日到达盖平,二十日到达海城,二十五日又回到辽阳城,“俱贴报帖,遍咨询不得”⑤。无奈之下,又只好返回沈阳,重新以报帖寻父。在这次漫长的寻访过程中,由于盖平、海城多湿地,颜元曾几次陷于泥潭之中,有生命之危。 刭了三月,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沈阳城内有一银工金定国的妻子见到颜元张贴的报帖,觉得颜元寻找的父亲就是她的父亲,于是遣人邀请颜元来家,颜元初见这位女子,就觉得其相貌与叔父之女相貌有相似之处,细问之下,发现果然如此,“其父讳貌、瘢痣、年庚、东来岁月俱合”⑥。这位女子便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名艮孩。兄妹相认,相向大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