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开放:中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封面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

页数:25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2013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道路、经验和展望
第一节 中国对外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总体特征
第三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阶段性特点
第四节 中国对外开放40年进程中的挑战、风险与应对
第五节 中国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
第六节 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展望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特点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四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向

第三章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结构特征
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四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方向

第四章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历程、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背景及历程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的趋势特点
第三节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四节 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方向

第五章 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历程、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特征与成功经验
第三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因素与发展方向
第四节 政策建议

第六章 中国金融开放的历程、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金融开放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金融开放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金融开放的经验总结
第四节 新时代金融开放的新方针

第七章 “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第二节 “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第八章 中国区域开放格局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开放格局阶段性变化
第二节 区域梯次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区域开放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九章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第十章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历程、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成就与经验
第三节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节选

  《开放:中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通过扩大利用外资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发展中国家一旦选择对外开放,马上面临以何种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问题。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开展对外贸易;二是利用国外贷款;三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从第一条途径看,受要素禀赋和产业竞争力制约,多数发展中国家初期只能通过出口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进口机器设备等工业制成品参与国际贸易,与发达经济体形成产业间分工模式。其风险在于,发展中国家或者由于初级产品出口效益较好而陷入“资源诅咒”,沦为发达经济体的能源原材料附庸;或者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出现大量逆差,面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时抵抗力十分脆弱。从第二条途径看,国外贷款主要以美元计价结算,利用国外贷款往往导致发展中国家美元外债持续增加,一旦遭遇美联储加息周期、美元大幅升值,外债还本付息负担急剧上升,超过本国外汇储备所能提供的清偿能力,很容易发生债务危机。拉美、非洲、中东、中亚等不少发展中国家采取了这两条途径,但实践证明并不成功。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过短暂尝试,很快认识到出口初级产品和借用外债这两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工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主要采取了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加工贸易、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是外企进入不仅带来资本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经济理念,给人们的思想、知识和视野形成巨大冲击和改变。二是加工贸易天然创造顺差,为国家外汇储备积累作出重要贡献,大大增强了进口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之初普遍面临的外汇短缺难题。三是外资企业在雇佣本地员工、与本地企业合作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规则知识的溢出,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在外企接受训练后出来“单干”,直接促进了当地民营企业发展。四是外资制造业企业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途径,不仅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化,从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促进了不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五是直接推动中国出口结构由初级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机电产品转型升级。六是较之国际贷款或短期投机资本,外商投资实体企业考虑的因素更加综合和长远,撤出的机会成本更高,对于东道国经济而言是更加稳定的因素。  建立各类开放特殊区域先试验后推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这是最早类型的开放特殊区域。此后,又建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新区等多种类型特殊区域,目前功能最特殊、制度最先进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设立特殊区域推动对外开放有两个突出优势:一是在既有体制和政策惯性力量十分强大的情形下,通过特殊区域实施局部突破,打造政策洼地和改革高地,形成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的“绿洲”。二是将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特殊区域内,容易控制风险,从而减少保守力量对开放的反对。可以说,设立特殊区域进行试验,是发展中国家既对外开放又防控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平衡各方诉求、最大程度凝聚开放共识的有效载体。目前,各类型开放特殊区域已成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境外投资、对标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主要平台。通过将特殊区域的改革创新经验在不同范围复制推广,又对其他地区的改革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开放:中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