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
页数:35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2010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党和人民锐意推进各项重大改革,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型转变。其中,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是中国模式的宝贵经验与财富。
本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进而总结涉及市场主体、重点市场和市场机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以此为逻辑链条分析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举措和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国成就、中国经验、中国贡献和中国模式。
目录
第一章 探索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创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历史必然选择
第二节 4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的基本历程
第三节 市场化的改革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节 从“以放为主”到“放管结合”:市场经济建设走向成熟
第一篇 市场主体
第二章 市场主体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第一节 我国市场主体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成就
第三节 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
第四节 未来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第三章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演绎历程
第二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突出成就与经验
第三节 新时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和主要挑战
第四节 新时期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二篇 重点市场
第四章 大宗商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第三节 进一步健全现代化大宗商品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和挑战
第四节 未来建立健全现代化大宗商品市场体系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第三节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健全完善资本市场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第六章 要素市场发展改革历程及其展望
第一节 计划经济约束了要素流动与活力释放
第二节 要素市场改革虽步频较缓但持续突破
第三节 我国要素市场改革发展取得卓著成就
第四节 要素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但势在必行
第五节 通过要素市场改革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篇 市场机制
第七章 价格改革的历程与展望
第一节 价格改革的历程
第二节 价格改革的成就和经验
第三节 价格改革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第四节 新时代价格改革展望
第八章 竞争政策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竞争政策回顾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竞争政策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第三节 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第四节 新形势下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政策建议
第四篇 市场监管
第九章 垄断行业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垄断行业改革的历程
第二节 垄断行业改革的进展、成就与经验
第三节 垄断行业改革展望
第十章 社会性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性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的经验与成就
第三节 推进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的紧迫性与困难挑战
第四节 健全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思路与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节选
《市场决定的伟大历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着探索与锐意创新/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第一,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动一级企业(母公司)层面股权多元化,促进公有制、非公有制资本双向进入,交叉持股、融合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资本通过并购重组、控股参股等方式全面参与,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非公有制资本投资通过PPP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共用事业建设运营项目,兼顾地方差异,有针对性地推进混改。其次,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推进国有独资、全资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转换国企经营机制,构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着力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首先,应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减少或降低一些针对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资质的门槛。其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改善面向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授信制度,推广股权质押融资、保单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逐步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最后,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适当降低我国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率的名义税率,全面实现税收法定,正税清费,渐进式推进行政零收费,减轻中小民营企业的税负水平。 第三,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从“引资向引智、引低向引高、引粗向引细、引重向引轻、引污向引绿”转变,通过引资切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避免地方为完成吸引外资“任务”对外资不加选择。其次,完善外资企业区域布局,鼓励广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在内的外资企业,抓紧研究制订新的中西部外商投资优势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准入领域。最后,优化外资企业营商环境。通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不断营造更加公平、更为透明、更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企业②。 第四,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首先,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废除对民营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保证各类企业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主体产权的长效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