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改革: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封面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页数:36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0986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中国经济改革演进逻辑和脉络,分析不同阶段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推动新一轮经济腾飞的建议。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既是中华民族谱写的一首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也是人类历目前伟大的社会进程之一。

从农村到城市,中国采取了市场导向的改革,冲破了计划经济的藩篱。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今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为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本书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中国道路 。

目录

第一章 以农村改革为肇始的第一轮改革使中国经济从崩溃边缘步入起飞轨道
第一节 改革逻辑与路径
第二节 改革进程与重点
第三节 改革成就与影响

第二章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第二轮改革推动中国基本实现小康
第一节 改革逻辑与路径
第二节 改革进程与重点
第三节 改革成就与影响

第三章 以“入世”接轨为特征的第三轮改革确立了中国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第一节 改革逻辑与路径
第二节 改革进程与重点
第三节 改革成就与影响

第四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导向的第四轮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改革逻辑与路径
第二节 改革进程与重点
第三节 改革成就与影响

第五章 改革推动经济腾飞的路径、模式及经验
第一节 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成效测算
第二节 改革推动经济腾飞的路径和模式
第三节 改革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第四节 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经验

第六章 以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推动新时代改革
第一节 围绕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
科技、金融和产权制度改革
第二节 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第三节 围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四节 围绕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
第五节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推动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改革
第六节 围绕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推动开放领域改革
第七节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国家治理改革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节选

  《改革: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二)“财税承包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分灶吃饭”和“财政大包干”做法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财税承包制”。实行“分灶吃饭”和“财政大包干”体制原本是希望在确保中央预算收入稳定的前提下明确各级财政的权利和责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改革的确在短期内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努力增产增收,产生了明显效果;但从中长期看,“财税承包制”却对资源配置和市场制度产生了持续的消极影响,由此引发了在20世纪90年代不得不推行的更大规模的“分税制”改革。  首先,80年代“财税承包制”改革的内在重要缺陷是它造成各地区之间“苦乐不均”的状况。由于“财税承包制”中的分成率是影响地方积极性的关键因素,而这实际上是由中央和地方之间一对一的谈判和讨价还价形成的。相比于原本基数高、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慢并有较大税收上交任务的老工业基地,“财税承包制”改革使一些原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被确定为试点单位而发展较快的地区从这种体制安排中得益相对较多,由此造成各地区税负不公平和激励扭曲。  其次,“分灶吃饭”和“财政大包干”客观上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由于“分灶吃饭”和“财政大包干”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把国营企业的利润和企业所得税规定为所属政府预算的固定收入,各级政府为增加本级收入,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扩大基建规模,用投资兴办地方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又广泛采用地区封锁、税费歧视、变相补贴等办法保护“自己的”企业免受外来企业的竞争,使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在全国蔓延。  最后,“财税承包制”改革还导致财政纪律松弛和中央财政地位严重弱化。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把一些本应由政府支出的项目如部分行政机关的开支和基础教育费用甩给有关单位,让他们通过“自筹”“创收”等方式解决,导致“预算外”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还有靠名目繁多的缴款乃至摊派来建立的“小金库”等,助长了“社会公益事业市场化”的不正常现象,诸如义务教育、公费医疗、公共服务变相乱收费等。另一方面,从1986年开始,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中央政府支出到90年代初期时有将近一半靠举债来维持,1992年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达到47%。这种脆弱的财政状况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五、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恢复了金融的基本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变化使得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于是,恢复金融体系功能被提上日程,货币金融改革开始加快。货币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方面:  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恢复农村信用社。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主管农村金融业务的专业银行。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外汇专业银行。重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为办理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专业银行。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了已中断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城市储蓄业务。1984年以后,地方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及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建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改革: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