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启福
页数:297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356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研究的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和家庭教育工作等群体,展示了新时期中小学名校长办学理念的新趋势和学校管理的新动向。全书分九个章节,以文稿形式展现校长的教育思想溯源、教育管理策略和教育管理实践,充分阐述“福泽”从顶层设计到微观探索中引领学校文化、团队建设、课程发展、德育实践等具体典型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成果,“福泽”一校一体式的有益尝试和有效经验,可以作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和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林启福,现任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福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第十三届福建省人民政府特约督学,福建省首批中小学名校长。福建省德育教学、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多次担任省市级课题负责人,在《福建教育》《教育评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参考》《教育家》等刊物发表多篇教育系列文章。
目录
第一节 教育人情怀-一“福泽教育”缘起
第二节 教育人良言——“福泽教育”诠释
第三节 教育人践行——“福泽教育”战略
第四节 教育人愿景——“福泽教育”思考与展望
第二章 “福泽教育”思想下的管理变革
第一节 教育发展呼唤管理变革
第二节 探索“福泽教育”下的依“理”治校
第三节 建立“以校为本”的治理结构
第四节 弥漫与浸润,让制度成为文化
第五节 反思与展望
第三章 “福泽教育”思想下的教师与团队
第一节 附小现象,一群人走得远
第二节 附小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
第三节 幸福教师团队的旅程
第四节 教师团队的幸福守望
第四章 “福泽教育”思想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第一节 “福泽教育”缘起,追溯一段承前启后的校长情怀
第二节 “福泽教育”诠释,建构一种幸福教育哲学
第三节 “福泽教育”印证,让学校成为一个幸福的地方
第四节 “福泽教育”展望,浸润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第五章 “多元+个性”的“福泽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节 我们对课程的解读
第二节 “福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背景
第三节 构建“福泽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第四节 确立“多元+个性”的“福泽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第五节 我们的收获和反思
第六章 “福泽教育”德育课程
第一节 德育的现实思考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福泽教育”德育课程的架构
第三节 “福泽教育”德育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第四节 “福泽教育”德育课程校本特色案例
第五节 “福泽教育”德育课程的反思与展望
第七章 “福泽教育”艺术课程
第一节 艺术教育的探索历程
第二节 艺术校本课程的探寻
第三节 “福泽教育”艺术课程的整体构架
第四节 “福泽教育”艺术课程校本特色案例
第五节 “福泽教育”艺术教育的收获和展望
第八章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第一节 幸福来敲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第二节 筑就幸福花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第三节 朝着幸福出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特色课程
第四节 幸福照亮未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展望
第九章 我的成长经历
第一节 求学篇
第二节 成长篇
第三节 领航篇
第四节 梦想篇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福泽教育”引领学校发展变革》: 一 对学校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的思考 现象一:一所好学校的持续发展是靠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吗? 一个好校长带动一所好学校。校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个人风格与魅力能引领一所学校不断前行与发展。然而,当好校长离开这所学校,如果没有留下深植校园、融人人心的制度,那么原本有着个人风格烙印的管理就容易走样。在此之下打造的所谓“教师团队”也许会很快瓦解,变成一盘散沙,而学校很可能会陷入滑坡的境地。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在天气恶劣需要做出是否停课决定时,有的校长的决定会不断受到质疑;甚至当他的决定很正确时,也会面临一系列的质疑,比如某天突然下暴风雨,学校通知停课,总会听到有人说“其实天气没那么糟”“我们还能坚持上课”之类的话。而有的校长,与教师、学生、家长打成一片,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是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一样能得到支持,比如由于听从天气预报,学校通知停课,最终坏天气并没有来,以往的责难声变成“注意安全总没有什么坏处”的声音;而如果我们继续上课,结果下起了狂风暴雨,听到的反应是“天气预报并不是都那么准确,概率是50%”,他能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包容与理解。 【思考】为什么校长调离后,有的学校继续保持生机勃勃,而有的学校却容易陷入滑坡?如何保持学校发展的“长治久安”?怎样才能做到不因校长的更换同样可持续发展呢?为什么会有“暴风雨现象”?对学校管理有什么启示?学校管理如何增进与各方的相互信任和支持?如何同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建立起尽可能大的“无异议区”,促进学校管理环境的良性循环?如何规避经验型管理带来的弊端?现象二:学校为什么不愿组织学生春游?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出门踏青的好季节,和同学们一起春游,是不少学生最大的期盼。有一则报道:一名四年级学生给校长写信称:“班上好多同学都想春游,我想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应该也跟我们的想法一样,所以希望校长给我们一次春游的机会吧,这是孩子们的请求。”最终这位校长还是拒绝了。春游容易出现事故就不再组织春游;放学后学生在校园内受伤,放学后就一律清校;长跑有学生受伤,就不再举办长跑活动;夏天有学生溺亡,就一律禁止学生游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思考】学校和老师当然知道春游对于学生成长的益处,为什么越来越少的学校愿意组织学生出去春游及类似的活动?有什么办法改进“学生活动与安全”两难的困局? 现象三:这样的“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多大的帮助? 教师职称评聘、晋升,其中有一项要求: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有位教师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论文,他私下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一线教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如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