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教育高校教材中学教育基础

封面

作者:编者:杨跃

页数:36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388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学教育基础》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从培养中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出发,阐述了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介绍了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在体系安排上,兼顾了教育学学科及教育实践的逻辑。全书共十个部分,由教育学概述、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与人、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班级建设构成,各章内容按照学习目标、内容、拓展、复习思考题展开。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学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目录

绪论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发展
第一节 教师职业观的历史嬗变
一、作为圣者的教职观
二、作为教育劳动者的教职观
三、作为专门性职业/专业(profession)的教职观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与实质意涵
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
二、教师专业化的实质意涵
第三节 教师养成教育的历史变迁
一、经验一模仿阶段
二、封闭式定向培养(师范教育)阶段
三、开放式非定向培养阶段
第四节 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一、教师职业饱含着成长的喜悦
二、教师职业蕴藏着创造的幸福
三、教师职业充盈着自由的快乐
第一章 时代变迁与教育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意涵与形态
一、“教育”的词源
二、教育的内涵
三、教育的形态
第二节 教育思想与教育学科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三、近代教育学科的萌芽与建立
第三节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一、教育目的
二、素质教育
第二章 教育与学生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人的发展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发展主体
二、学生是权利主体
第三节 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与学生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第四节 师生关系及其当代建构
一、师生关系的特点
二、师生关系理论的历史嬗变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与意义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二、教育的自主能动性与超越性: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结构
一、教育与社会分层
二、教育与社会流动
第三节 社会变迁与教育变革
一、社会转型与教育冲突
二、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
三、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
第四章 学生品德发展与学校德育
第一节 学生品德发展
一、品德与品德结构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三、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学校德育实践
一、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二、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学校德育原则
四、学校德育途径
五、学校德育方法
六、学校德育模式
第三节 我国学校德育改革
一、我国学校德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学校德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学校发展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二、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类型
三、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义务教育的内涵
二、义务教育的特点
三、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当代世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发达国家学制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我国学制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六章 学校文化与教育生活
第一节 学校:从“教育机构”到“生活存在”
一、学校:一个教育机构
二、学校:一种生活存在
第二节 学校生活: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一、学校生活的独特性
二、学校生活的教育性
第三节 理想学校与学校理想
一、理想的学校:生活乐园
二、学校的理想:创建优质生活
第七章 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
第一节 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教师角色
一、教师角色期待
二、教师角色冲突
三、教师角色调适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养及其发展
一、教师专业素养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成长心理及心理健康
第八章 中学课程及其改革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内涵及其价值
二、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三、当代课程理论主要流派
第二节 中学课程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第三节 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I
第四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第九章 中学教学及其改革
第一节 中学教学的内涵与规律
一、中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二、中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三、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第二节 中学教学环节 、方法及组织形式
一、中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及要求
二、中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三、中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其要求
第三节 学会中学教学
一、中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我国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第十章 中学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的核心特征
二、课堂管理的内涵
三、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五、课堂管理策略
第二节 课堂气氛
一、课堂气氛的含义
二、课堂气氛的类型
三、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三节 课堂互动与课堂问答
一、课堂互动的含义与类型
二、课堂问答的环节 及其技巧
第四节 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问题行为
二、课堂纪律管理
第十一章 中学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与班集体
一、班级
二、班集体
第二节 中学班主任及其素养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三、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四、班主任素养
第三节 中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一、中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二、中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三、中学课外活动的特点
四、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五、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第四节 促进多元教育力量的协调
一、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二、学校与社会教育力量的合作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分类
二、教育研究的特点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四、如何使研究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效度和信度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二、问卷 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四、实验法
五、历史法
第三节 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四、教育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与分类
五、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教育高校教材中学教育基础》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2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