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毕明周园
页数:164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888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主要是针对会计专业硕士的研究生经典理论和案例教材,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尤其是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构造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初步具备战略与创新的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战略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梁毕明(1978-),男,山西朔州人,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
目录
第一节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 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
第一节 代表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代表性理论的贡献及评价
第三章 亨利·明茨伯格的战略管理理论
第一节 代表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代表性理论的贡献及评价
第四章 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
第一节 代表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代表性理论的贡献及评价
第五章 钱德勒的战略管理理论
第一节 代表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代表性理论的贡献及评价
第六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浙江农发路在何方
第一节 案例企业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说明书
第七章 生活家APP助力嘉宝股份
第一节 案例企业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说明书
第八章 安踏涅槃重生的变革之路
第一节 案例企业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说明书
第九章 鸭哥科技“助飞”全聚德
第一节 案例企业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说明书
第十章 阿里巴巴控股合并UC优视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案例企业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说明书
第十一章 平衡计分卡在BTC公司的应用
第一节 案例企业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说明书
第十二章 苹果公司战略成本管理
第一节 案例企业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说明书
节选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 (一)赋予竞争优势新的内涵,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沟通起来 波特将竞争优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成本优势;二是歧异化优势。这种分类方法与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集聚和歧异集聚)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相对应,实际上是将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合二为一,通过竞争战略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这样就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两者沟通起来,避免了以前将二者割裂开来或很少涉及具体实施的问题,使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思路更加明确。 (二)创造了价值链分析方法,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提供途径 波特把价值的思想引入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而不是成本,价值是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竞争优势归根到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价值链分析的独具特色之处在于帮助企业在内部的能力和外部竞争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这是因为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种分析工具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实际的和潜在的优势和劣势;从产业的角度看,这种分析工具有利于企业对关键的客户和供应商的竞争位置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以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方式说明企业如何实现和维持竞争优势。 (三)提出了分析成本行为的框架,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思路和方法 波特在书中,利用价值链为成本分析提出了战略性分析框架,并明确指出他所阐述的成本分析框架并非要取代生产管理或定价所必需的详细成本分析,也不想贬低对财务和成本会计的需要。相反,这个框架旨在帮助企业从广义的、整体的方面来理解成本行为,以指导企业去追求持久的成本优势,并有助于制定其竞争战略。 (四)对五力竞争模型进行补充说明,发展了竞争理论 在竞争对手的选择方面,波特已在《竞争战略》中详细论述了如何识别竞争者的行动和意图,在《竞争优势》中波特强调了如何选择好的竞争对手,因为好的竞争对手,可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并改善产业结构;他还阐述了如何影响面临的竞争对手阵容,企业如何决定它应该持有的市场份额,指出一味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不能使企业绩效达到最优。二、理论评价 无论怎样讲,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大战略仍然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模式,只不过在知识经济时代,其具体的执行方式以及执行内容发生了变化。企业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往往结合信息化来提升其竞争实力,采用自动化的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运用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实现成本的优化组合和企业低成本运行。知识创新是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创建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挖掘企业内部的智力资源等,已经成为企业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关键。一揽子服务或系统化解决方案是知识经济时代下聚焦化战略的新特点,是消费个性化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推动的结果。 大多数人的原有认知是“五力”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因素,五力模型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这种观念必须要调整。整个行业市场层面,“五力”的确是不可控制的,但在行业细分市场层面,由于市场信息的获得相对容易,同时有明确的目标消费者群,企业总体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五力”相对来说变得可控。而市场营销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可以是积极主动的管理影响企业在行业细分市场领域获利能力的“五力”。市场营销管理者在管理“五力”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五力模型在战略分析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让原本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关系变得简单,让一些矛盾纠结的市场决策变得和谐,同时原来偶尔出现的决策错误变得销声匿迹。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作为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和市场竞争力的分析领域是经典的战略分析工具,但也不是完美的,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五力模型将整个行业置于一个静态的过程,而行业的变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2)五力模型没有考虑五种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没有表述五种力量在相互之间存在怎样的动态联系。 (3)企业间的关系不只是无休止的竞争,企业间也有合作,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越发频繁,而波特并没有在五力模型中考虑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我们既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决定行业获利能力的“五力”,也可以看成扼制竞争的五种邪恶力量,五力模型是具有两面性的。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五力模型首要意义一定是确保企业获利的五种“正向能量”。如果企业作为期望进入新的细分市场领域的新进入者或创新者时,五力模型就成为行业内原有企业扼杀我们的五种“逆向能量”。此外,不能将“五力”对行业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平均化,实际上每一家企业的五种因素影响的大小都是有区别的,要找到最主要的那个影响因素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 ……








![清华管理学系列英文版教材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12版)/[美]查尔斯.W.L.希尔-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8/20180306/B781960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