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启蒙实践研究

封面

作者:赵凌河,张立群,李明明著

页数:27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214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启蒙发端于“晚清的酝酿”的启蒙之路,随着中国遭遇西方现代性而进入近代历史阶段,一批仁人志士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开启了推翻帝制、促进科学和民主的蓬勃发展的启蒙之路。本书详细介绍了了新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发端与发展,具体阐述了新文学创作的各种现代性实践形态,并深入剖析了新文学批评的现代性实践属性。

作者简介

赵凌河,女,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现代派文学引论》、《中国现代浪漫派文学综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合著)、《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史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历史变革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等,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张立群,男,1973生,文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版专著有:《20世纪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阐释的笔记:30年来中国新诗的发展(1978-2008)》、《中国后现代文学现象研究》、《先锋的魅惑》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本书特色

由赵凌河、张立群、李明明著的这本《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启蒙实践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之一。全书分三编共十二章,内容包括新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发端与发展、新文学创作的现代性实践形态、新文学批评的现代性实践属性。

目录

绪 论

  一 “现代性”与“启蒙”的关系

  二 中国文学现代性启蒙的整体阐释

  三 “启蒙”的形态、特征与价值

第一编 新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发端与发展

第一章 “晚清的酝酿”的启蒙之路

  一 “白话文运动”的现代性启蒙意识

  二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

  三 “三界革命”的旧文学改革实践

  四 王国维“现代批评的开篇”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义精神

  一 “文学革命”:从白话工具到思想革命

  二 文学启蒙的构成与实践

第三章 双重变奏:启蒙与救亡的历史辨析

  一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二 “革命文学”的现代性与启蒙

  三 面向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第二编 新文学创作的现代性实践形态

第四章 思想启蒙与小说“新形式”的创造

  一 现代启蒙思想的“缩影”

  二 现代小说的形态及其表现力

  三 小说的现代性及其复杂性

第五章 新诗传统与新诗的现代性追求

  一 新诗“现代性”的构成

  二 “现代性”与新诗的传统

  三 从“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

第六章 现代散文与现代文体的实践

  一 现代散文观念的确立

  二 现代散文的形制演变

  三 现代散文的文体扩张

第七章 现代戏剧的现代性实践

  一 现代戏剧的命名、内涵与阶段性发展

  二 现代戏剧现代性实践的独特性

第三编 新文学批评的现代性实践属性

第八章 实践属性与现代文学理论的批评性文本导向

  一 实践性与新文学现代性启蒙中的批评理论

  二 主体性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理性存在

  三 体验性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感性表述

第九章 问题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实践的启蒙性、现实性功能

  一 文学思想论争与现代社会语境的问题性聚焦

  二 文学思潮流派与现代批评意识的问题性求解

  三 文学理论经典与现代批评体系的问题性建构

第十章 审美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实践的主体性、印象性表述

  一 自我意识与现代审美批评的主体性高扬

  二 单纯信仰与现代审美批评的理想性告白

  三 灵魂奇遇与现代审美批评的印象式鉴赏

  四 主观精神与现代审美批评理论的心理化建构

第十一章 感觉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实践的内在性、直觉性探索

  一 生命意识与现代感觉批评的表现性阐释

  二 内在现实与现代感觉批评的情绪性言说

  三 象征之道与现代感觉批评的意象性契合

第十二章 体验批评与现代文学理论文本的主体性、意向性模式

  一 创作经验谈与批评主体自我的体验性认同

  二 作家作品论与批评主体体验的模式性文本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启蒙实践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