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文坤著
页数:25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100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以意义的获取或生成为话题,围绕”不确定性”这一存在本体论范畴,结合蒯因、梅洛-庞蒂、卡尔纳普、普特南、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在现代语义学与意义生成观上所作出的推进性思考,尤其结合存在现象学语言哲学家梅洛-庞蒂的意义(主-客体)含混论以及意义-关系论(人-人,人-物),着力阐释并深入系统地剖析原文(作者-世界)与译文(读者-世界)、表达(表达者-被表达者)、语言与言语之间的本体论关系。本书努力为翻译现象与翻译学科研究,以及意义的觅取和生成,提供一种尝试性理论思考。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线索是:把对我”富有意义”的对象(语言-物-文本)还原为”非我”的对象物是值得怀疑的,指出意义的不确定性是人文学者的人类价值诉求,也是个体赋予生活意义的微观基础,意义产生于各种各样偶然因素之间的对话互动之中。
作者简介
冯文坤,四川省阆中市人。博士,博士后。主要学术兴趣涉及英语语言文学。中西诗学比较,意义生成的哲学思考,翻译理论与生态诗学,文化记忆与国家认同研究等。200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系访学,2013年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学术兼职:四川省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四川省青少年数字化语言文化普及基地负责人,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专家组成员等。主持和完成省部级、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目前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本书特色
以意义的获取或生成为话题,围绕”不确定性”这一存在本体论范畴,结合蒯因、梅洛-庞蒂、卡尔纳普、普特南、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在现代语义学与意义生成观上所作出的推进性思考,尤其结合存在现象学语言哲学家梅洛-庞蒂的意义(主-客体)含混论以及意义-关系论(人-人,人-物),着力阐释并深入系统地剖析原文(作者-世界)与译文(读者-世界)、表达(表达者-被表达者)、语言与言语之间的本体论关系。本书努力为翻译现象与翻译学科研究,以及意义的觅取和生成,提供一种尝试性理论思考。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线索是:把对我”富有意义”的对象(语言-物-文本)还原为”非我”的对象物是值得怀疑的,指出意义的不确定性是人文学者的人类价值诉求,也是个体赋予生活意义的微观基础,意义产生于各种各样偶然因素之间的对话互动之中。
目录
第一节 蒯因之“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的缘起 2
第二节 蒯因之“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的内涵 3
第三节 蒯因对“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的辩护 11
第四节 蒯因之“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的本体论承诺 16
第二章 翻译与意义的生成——蒯因与梅洛 庞蒂等 23
第三章 梅洛庞蒂——现象语言学及其内涵 102
第一节 语言与思想及世界中的身体 104
第二节 姿势与言语及姿势中的表达 112
第三节 姿势与意义及沉默中的言语 125
第四节 语言与言语及思想的第一 136
第五节 语言与言语及思想的第一 154
第四章 梅洛 庞蒂的意义生成观 163
第一节 意义:知觉的身体与可感知的世界 166
第二节 意义:在表达之中的涌现与生成 179
第三节 历史:声音、表达、沉默、偶然 191
第五章 前述谓和沉默的表达:梅洛 庞蒂的现象学意义观 216
第六章 基于振荡的意义涌现:梅洛 庞蒂与加达默尔的语言观与翻译观 289
第一节 文本:居于人和世界之间 295
第二节 我们:早已处于语言之中 307
第三节 表达:亦出自沉默的深渊 326
第七章 想象的内容与想象的对象 339
第八章 梅洛 庞蒂的具身化 语言观与具身 去身的翻译观 390
第一节 从体验的身体到感性化的语言 390
第二节 现象的身体与感知的身体 394
第三节 翻译:“既传播又被抹除,不传播又等于零” 399
第九章 解构——种非确定性的确定性及对翻译的思考 415
第十章 直接处理与含混的诗学观——论埃兹拉 庞德的诗学观 427
第十一章 文学变异性研究:文化异质与文学变异 445
第一节 文学变异与文化过滤 446
第二节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 466
第十二章 中西自然观:“与物为春”与“骄奢之目” 470
第十三章 绝对权力与肉身化——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李尔王对绝对性的幻想 488
主要参考文献 501
后记 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