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端红
页数:198
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532051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养生之名家医说/贵州省科普丛书》分为十章。主要讲述中医发展史上的各家学说及其在养生方面的应用,介绍与一些疾病有关的治疗保健方法,以体质因素和药膳的微调阴阳平衡为切入点,剖析男女老少体质特征及生理状况,设计饮食计划及合理生活方式、健身方法。《养生之名家医说/贵州省科普丛书》通过中医文化,给读者朋友们传递专业的中医养生知识和实用的养生方法,使大家既能获得养生之“术”,又能真正理解养生之“道”。
本书特色
袁端红主编的《养生之名家医说》分为十章。主要讲述中医发展史上的各家学说及其在养生方面的应用,介绍与一些疾病有关的治疗保健方法,以体质因素和药膳的微调阴阳平衡为切入点,剖析男女老少体质特征及生理状况,设计饮食计划及合理生活方式、健身方法。本书通过中医文化,给读者朋友们传递专业的中医养生知识和实用的养生方法,使大家既能获得养生之“术”,又能真正理解养生之“道”。
目录
第一节 神农尝百草,得茶解百毒
第二节 是药三分毒
第三节 汤药煎服有讲究
第二章 治病之本——伤寒学派
第一节 温毒五大证
第二节 防病治病,巧用石膏
第三节 感冒的家庭防治
第四节 天天泡脚,胜于吃药
第三章 热用寒凉——河间学派
第一节 保养身体莫上火
第二节 夏天一碗绿豆汤,不用医生开药方
第三节 糖尿病的日常保健
第四章 调理脾胃——易水学派
第一节 用药归经,有的放矢
第二节 后天之本重脾胃
第三节 补中益气身体健
第四节 四季脾旺不受邪
第五节 胃不和则卧不安
第五章 祛邪事亲——攻邪学派
第一节 以攻为守亦保身
第二节 四季补益有诗情
第三节 实用方法调二便
第六章 滋阴降火——丹溪学派
第一节 阴不足论与失眠
第二节 保胎益母有良方
第三节 六味地黄加减配,大同小异有专长
第七章 脾肾并重——温补学派
第一节 打开人体生命之门
第二节 先天也需后天养
第三节 小儿保健有妙招
第八章 攻代戾气——温病学派
第一节 智斗小儿水痘斑疹病
第二节 从容面对传染病
第三节 银翘解毒散,清解上焦疴
第九章 中医文化与养生
第一节 中医文化之于男性健康
第二节 中医文化之于女性健康
第三节 中医文化之于老年健康
第四节 中医文化之于少儿健康
第十章 药膳饮食
第一节 吃荤食素
第二节 饮酒品茶
第三节 饮食节制与禁忌
第四节 医食同源与药膳
参考文献
节选
《养生之名家医说/贵州省科普丛书》: 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一般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在头面部居多,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各部是相互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那么人体的邪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身引发的还是外界因素导致的呢? 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更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宴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证。阴虚火旺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为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 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