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学批评的三维透视

封面

作者:吴艳著

页数:26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90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学批评的三维透视》是江汉大学吴艳教授建构、反思文学批评相关论题和开展文学批评实践的重要成果。这里的三维透视包括反思批评、综论作家和细读文本三个方面。在一本有关文学批评的专著里,集中解读文本和综论作家的比较多见,或者重在阐释文学批评理论化的专著也不在少数,但是像本书这样,一方面开展文学批评,一方面又不放松反思当下文学批评的弊端的专著却是少见的。比如反思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的关系,作者探讨了文学批评话语转型之源、“开放”中的悖论、“生态整体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学院派批评”的症结与自救、整理资料与细读文本等问题,综论作家和细读文本则是对当代作家作品的细读和阐释,包括50后作家方方、韩少功、刘醒龙、陈应松,60后作家毕飞宇、徐鲁还有70、80后作家苏瓷瓷、宋小词等,别致而生动的文本解读近乎“文学的二度创作”。文学批评实践与反思批评本身的结合,使这本著作既具有艺术审美的在场性,也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思辨性。

作者简介

吴艳,女,1958年生于武汉,祖籍湖北红安。77级大学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2002.8-2011.3),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汉大学延安文艺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延安文艺。出版专著两部,参编教材1部。主编《武汉作家论丛》共3辑,主编专著《现代视域中的延安文艺》。2008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部和省市科研项目共10项。发表论文57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或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共12篇。

本书特色

  有关文学批评的专著,多数为解读文本综论作家,或以阐释文学批评理论为主旨。吴艳著的这本《文学批评的三维透视》却一边开展文学批评,一边反思当下文学批评的弊端。批评实践与反思批评结合,使本既具有文学审美的在场性,也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思辨性。作者对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文学批评“开放”中的悖论、“生态整体主义”与文学批评、“学院派批评”的症结与自救、整理资料与细读文本等问题都有所质疑有所反思。文学批评的对象包括50后作家方方、韩少功、刘醒龙、陈应松,60后作家毕飞宇、徐鲁、晓苏,还有70、80后作家苏瓷瓷、宋小词等,作者的文学批评是“文学的二度创作”,别致细腻而生动有趣。

目录

上编 反思文学批评反思文学批评(之一)——“开放”中的悖论反思文学批评(之二)——面对“有意味的形式”反思文学批评(之三)——“生态整体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反思文学批评(之四)——“学院派批评”的症结与自救反思文学批评(之五)——观念与方法的互动反思文学批评(之六)——文学批评话语转型之源反思文学批评(之七)——文学批评与文学观反思文学批评(之八)——加强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反思文学批评(之九)——整理资料与细读文本反思文学批评(之十)——当代作家年谱中编 综论当代作家百变“风景”一样痴情——以《方方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在“革命”与“游戏”之间——韩少功小说的创新意味闪耀在开/合“组织”里的生命灵光——以陈应松小说文本为例先锋与殉道:追忆姜天民在天边牧云的人——以《徐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马竹:在飞跃的临界点上腾起让小说变得“好看”——谈吕幼安小说的艺术追求镜心互映在诗间——品读袁利荣《湖田诗文集》苏瓷瓷:沟通意愿犹如一盏心灯宋小词:清亮而温润的歌下编 细读文学文本方言书写的多重韵味——解读方方中篇小说《出门寻死》暴力循环下的选择——刘醒龙《圣天门口》的叙事结构与主题小说故事与经典——读毕飞宇的《推拿》让土家历史的“差异性”鲜“活起来”——读贝锦三夫的《武陵王之白虎啸天》超越时空的“个人体验”——徐世立《一个孩子的战争》的深层意味小说与戏仿 .——读晓苏的《暗恋者》一个精神上打不垮的汉子?——论马竹小说《父亲不哭》中的父亲形象落英缤纷——为詹兆雄《落花无声》作序少年强则国强——兼评伍剑的儿童小说《大头老师》转型期乡村的全景画卷——读谭岩的《一河春水》我与文学批评(代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学批评的三维透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8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