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开军
页数:385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561244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集大成(清时期)(精)/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含绪论、正文六章和结语八个部分,旨在对有清一代自顺治朝至鸦片战争爆发前约二百年间史学批评的重要现象、主要问题、发展脉络,作出合乎事实的梳理和检讨。书中着力探究清代史学批评史上的皇权与史权、考据与义理、表象与意蕴,回答了史学家争论什么、为什么而商榷、批评背后的理论与方法、批评的诉求等问题。全书注重挖掘新材料,关切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瞿林东,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该系中国史学史专业,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部召集人、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原主任。主要从事历史学的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出版《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等专著、论集;主编《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五卷本)、《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三卷本)、“马工程”教材《中国史学史》、《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三卷本)等书;发表《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等论文、评论四百余篇。201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瞿林东文集》(十卷本)。
目录
一、时代特点与史学面貌
二、史学批评的集大成
第一章 皇家史学活动与史学批评的启动
第一节 《明史》修撰与史学反思
一、声势浩大的史学批评
二、史学批评中的修史理论
三、相关争鸣对《明史》编纂的影响
第二节 科举考试与史学批评
一、策问中的史学批评命题
二、士子对策中的史学认识
第二章 《史通》研究与史学批评的深入
第一节 清人《史通》批评述略
一、《史通》研究的浓厚风气
二、“史学科律”的评价基调
第二节 浦起龙《史通通释》的批评典范价值
一、从《读杜心解》到《史通通释》
二、关于《史通》结构与布局的思考
三、辩护与商榷
第三节 纪昀《史通削繁》的评点之学
一、节选与评点交融的批评模式
二、纪昀与刘知幾的史学共鸣
三、纪昀学术取向的投影
第三章 考据风潮下史学批评的进展
第一节 对史家文辞的审美
一、“辞主乎达”
二、“情景如生”
三、“有笔法无笔情不可以作史”
四、“文胜且不成史矣”
第二节 对史家议论的商榷
一、“于序事中寓论断”
二、“议论褒贬皆虚文”
第三节 对叙事求真的诉求
一、检视史源
二、挞伐曲笔
三、批判《春秋》笔法
第四节 史学批评的戒律
一、“护惜古人之苦心”
二、“指其瑕,益以见其美”
三、戒“骄矜”之气
第四章 书目提要中的史书评论
第一节 书目提要的批评属性
一、“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
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第二节 “四库”类书目的史学批评
一、从提要稿到《四库全书总目》:批评的凸显与调适
二、《四库全书总目》的官方角色与批评姿态
三、阮元对《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延续
第三节 《郑堂读书记》史书评议考论
一、《郑堂读书记》史部提要的史源
二、资政与考证:周中孚史评的标尺
三、斥明与崇清:《郑堂读书记》的汉学倾向
第五章 章学诚在史学批评上的理论建树
第一节 “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
一、为《三国志》《魏书》申辩
二、“临文必敬”与“论古必恕”
第二节 “史德”“史意”范畴的提出
一、“史德”的内涵与价值
二、“史意”的地位与意义
第三节 “撰述”“记注”界定史学新格局
一、史书门类划分的新理论
二、在史学批评上的解释力
第四节 “通史”精神的勃发
一、刘知幾提出的话题
二、“通史”的定义与要义
三、“通史”与“集史”之辨
第六章 “畏史”与“尊史”
第一节 “畏史”发微
一、汤鹏与《浮邱子》
二、史何以畏与史权的张扬
第二节 “尊史”探幽
一、龚自珍的“良史之忧”
二、“尊史”的提出及其意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