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时代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

封面

作者:刘雪松

页数:24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3535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时期文学批评,在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巨变的语境下呈现出空前异彩纷呈的盛况,形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最激荡、最活跃的景观之一。新时期文学批评处于社会转型和新旧交替之际,显示着重大的转折和变化,构成了当代思想文化变化最为深刻复杂的方面,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及时地对它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呈现近三十年文学思想状况复杂性的历史面貌与走向,有助于我们认识时代复杂多元的文化语境。本书是对新时期三十年文学批评的回顾与总结,以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角度切入。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概括:文学批评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文学批评的格局:由三足鼎立走向多元共存;文学批评的模式:由感性批评走向理性批评;文学批评的视角:由审美批评的内视角转向文化批评的外视角;文学批评的品格:由精英批评走向世俗化、平面化;批评话语:由80年代弘扬“现代性”到走向90年代反思“现代性”。

作者简介

刘雪松,女,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当代文学批评。

本书特色

新时期文学批评,在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巨变的语境下呈现出空前异彩纷呈的盛况,形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最激荡、最活跃的景观之一。新时期文学批评处于社会转型和新旧交替之际,显示着重大的转折和变化,构成了当代思想文化变化最为深刻复杂的方面,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及时地对它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呈现近三十年文学思想状况复杂性的历史面貌与走向,有助于我们认识时代复杂多元的文化语境。本书是对新时期三十年文学批评的回顾与总结,以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角度切入。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概括:文学批评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文学批评的格局:由三足鼎立走向多元共存;文学批评的模式:由感性批评走向理性批评;文学批评的视角:由审美批评的内视角转向文化批评的外视角;文学批评的品格:由精英批评走向世俗化、平面化;批评话语:由80年代弘扬“现代性”到走向90年代反思“现代性”。

目录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
第一节 主潮批评缺席、中心批评瓦解
第二节 多元价值的交汇与冲突
第三节 丰富中的贫困
第二章 文学批评的格局:由三足鼎立走向多元分化
第一节 作协批评的衰微
第二节 学院、媒体批评崛起,作家批评和网络批评引人注目
第三节 建立多元互补的批评格局
第三章 文学批评的模式:由感性批评走向理性批评
第一节 从感性的张扬到理性的呼唤
第二节 批评的知识化、理论化
第三节 让思想穿上美丽的外衣
第四章 文学批评的视角:由审美批评的内视角走向文化批评的外视角
第一节 文化批评登场、审美批评淡出
第二节 文化批评拓展了文学批评阐释空间,从更高意义上回到外部研究
第三节 周边话语的繁复与本体话语的荒芜
第五章 文学批评的理论话语:由“弘扬现代性”走向“反思现代性”
第一节 新启蒙主义思潮与启蒙主义的式微
第二节 90年代文学批评对现代性的重估
第三节 如何反思“启蒙”“现代性”
第六章 文学批评的品格:由精英批评走向世俗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世俗化、平面化的语境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世俗化、平面化
第三节 文学批评困境与出路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时代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