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

封面

作者:陈旭远主编

页数:222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309773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以教师为读者对象,以“研究故事—方法诠释—教你几招—案例举隅”的写作思路,阐释了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与技能以及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作者没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而是运用大量的案例,结合教师实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乃至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角度说明了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研究技能。在写作风格上摒弃了理论上的虚华和浮躁,力求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陈旭远,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初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

本书特色

本书不仅可以使中小学教师系统掌握校本研训理论体系,而且可为其提供具体操作模式,并为广大教师构建进一步展示自我的平台。

目录

第一章 校本研训的理论背景

第二章 校本研训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一节 教师个体的学习与自我反思
第二节 教师集体层面的同伴互助
第三节 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第四节 校本研训基本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第三章 校本研训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叙事研究法
第二节 课堂观察法
第三节 课例研究法
第四节 案例教学法
第五节 团队学习法

第四章 校本研训的实施模式
第一节 校本研训实践中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校本研训实施的一般程序

第五章 校本研训的成果表述
第一节 调查研究报告的表述
第二节 教育实验报告的表述
第三节 教育经验总结的表述
第四节 教学叙事的表述
第五节 反思随笔的表述
第六节 成长记录的表述
第七节 教学设计的表述

第六章 校本研训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校本研训制度建设的原则
第二节 校本研训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校本研训的现状与实践对策
第一节 校本研训的现状
第二节 开展校本研训的实践策略

节选

  《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  开展校本研训,教师个体、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最核心的人力资源要素。在实践过程中,以这三者为中心,形成了教师个体的学习与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对校本教训的顺利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三种基本组织形式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它们是同时发挥作用的,不能截然分开。否则,研训过程就不完整,也不利于学生及学校的发展。  第一节教师个体的学习与自我反思  教师个体的学习与自我反思是新课程校本研训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学习和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认识如.何钻研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实现自我教育,它是校本研训落实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一、正确认识教师个体的学习与自我反思  (一)教师个体学习与自我反思的含义  所谓教师个体学习与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然而,在校本研训中,教师的学习与自我反思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反思,这种学习与反思不是简单的内省,而是一种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方式。教师自我反思的理论与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逐渐形成,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在他的著作Howwethink中指出,反思是人们“对任何信息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思虑”。他认为,反思对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合乎教育理论,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自我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教师的学习与自我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主要包含着三层含义:  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即要求教师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能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检查、评价、反馈并对自己进行教育的能力。  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即教师是不断成长中的个体,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使自己能够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这是一个思无止境、学无止境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教师是研究者,即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具备对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材合理运用并加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二)教师学习与自我反思的意义  1.教师学习与自我反思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实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不断地学习与自我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增强反思意识,逐渐形成自我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这对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教师学习与自我反思可以使他们无论对理论还是实践都持有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都有自己的深刻思考和见解,而不是一味地顺从和依靠。这样可以使教师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思考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满足新课程创新性的要求。其次,善于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教师,在方法上更加关注探究和发现。能够把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把教学实践与经验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3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