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小麦锈病

封面

作者:李振岐,曾士迈主编

页数:379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

ISBN:97871090734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小麦锈病防治研究的系统专著,内容全面,较好地反映了中国过去在小麦锈病防治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当前的研究水平,因而在教学、科研和生产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目录

前言彩图图版第一章 地理分布、发生和研究历史与主要成就第一节 地理分布一、世界分布二、国内分布第二节 发生历史一、国外发生历史二、国内发生历史第三节 研究简况与主要成就一、研究简况二、主要成就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麦锈菌的超微结构第一节 小麦锈菌菌丝和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一、胞间菌丝和细胞器二、夏孢子的形成三、冬孢子的形成四、性孢子器和性孢子的形成五、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第二节 小麦锈菌吸器发育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一、吸器母细胞的形成二、入侵栓的形成-三、吸器颈部的延伸四、吸器体的膨大参考文献第三章 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第一节 小麦条锈病的病害循环一、越夏规律二、越冬规律三、春季流行第二节 小麦秆、叶锈菌的转主寄主一、小麦秆锈菌的转主寄主二、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参考文献第四章 小麦锈菌的寄生专化性第一节 条形柄锈菌的专化型一、条形柄锈菌的种内分化与专化型的区分二、条形柄锈菌各专化型的寄生专化性与流行学差别三、条形柄锈菌各专化型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四、条形柄锈菌专化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小麦条锈菌的寄主范围一、中国小麦条锈菌寄主范围的研究概况二、中国小麦条锈菌的寄主范围三、自然条件下条锈菌在各寄主植物上的发生情况及野生禾草寄主在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第三节 中国小麦条锈菌的生理小种一、研究工作开展简况二、鉴别寄主的调整与发展三、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四、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命名与程序五、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的主要结果六、中国小麦条锈菌与国际小麦条锈菌的关系七、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演变规律八、新小种的流行预测
第四节 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一、生理小种的统一鉴别寄主及改进命名法二、中国小麦叶锈菌的主要生理小种三、传统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四、对小麦叶锈菌毒性研究及其应用的改进建议第五节 小麦秆锈菌的生理小种一、研究简史二、中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研究参考文献第五章 小麦锈菌的毒性变异与群体异质性第一节 小麦条锈菌的毒性突变一、锈菌毒性突变的性质和特点二、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方法三、中国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研究的进展四、中国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研究的意义及问题第二节 小麦条锈菌的异核作用一、研究简况二、染核技术研究三、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芽管结合现象研究四、小麦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和吸器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五、新异核菌系筛选及核游离试验六、陇南易变区田间自然群体中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多核率的调查七、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和一些新茵系核相的观察研究八、结论与建议第三节 小麦叶锈菌的异核作用一、研究简况二、单孢菌系的核相观察三、叶锈菌在继代培养中异核率的变化四、侵染型的变异五、新小种鉴定六、新小种的核相观察七、新小种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核数及毒力的变化八、田间采集的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芽管的核相观察第四节 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异质性一、主要小种的同工酶图谱比较二、主要小种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比较第五节 中国小麦条锈菌的DNA多态性一、研究简况二、流行小种模式菌系的DNA多态性分析三、PSR序列的一些特点四、中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五、PSR指纹分析的应用参考文献一第六章 小麦锈菌的寄生适合度第一节 小麦锈菌相对寄生适合度的测定方法第二节 条锈菌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一、苗期常温测定二、苗期低温测定三、成株期测定第三节 小麦叶锈菌小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一、叶锈菌相对寄生适合度的研究二、相对寄生适合度变化的可能机制三、评价相对寄生适合度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秆锈菌小种的相对存活力一、小种间相对生存能力差异现象及其研究意义二、小种相对生存能力的基本研究方法三、不同小种在小麦苗期的相对生存能力四、秆锈菌小种在小麦成株期的相对生存能力参考文献第七章 小麦锈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第一节 小麦锈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一、小麦条锈菌和叶锈菌的侵染过程二、低反应型抗条锈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三、慢条锈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四、抗叶锈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五、麦类作物对叶锈菌非寄主抗病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第二节 小麦锈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一、亲和状态下寄主细胞的反应二、小麦与小麦锈菌非亲和的相互关系参考文献第八章 小麦锈病的生理病理学第一节 小麦条锈病罹病植株的核酸与蛋白质代谢一、条锈病抗病植物的核酸代谢二、条锈病罹病植物的蛋白质代谢三、条锈菌侵染早期寄主转录与翻译的改变第二节 小麦条锈病罹病植株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罹病幼苗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二、条锈病病株的田间光合作用第三节 小麦条锈病罹病植株的水分关系一、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病株水分关系的变化二、病害严重度级别对病叶蒸腾作用的影响三、干旱对病株蒸腾作用的影响第四节 条锈病引起的酚类代谢关键酶与木质素的病理变化一、酚类代谢关键酶二、木质素及其合成前体酚酸
第五节 小麦叶锈病的生理病理学一、原生质膜与小麦抗叶锈病的关系二、过氧化物酶(PO)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木质素积累的作用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敏性反应的关系五、呼吸作用和ATP酶的水解活性六、抗叶锈基因(Lr)和防卫反应的关系七、讨论参考文献第九章 小麦品种抗锈性及其遗传第一节 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一、低反应型抗锈性二、数量性状抗锈性三、高温抗条锈性第二节 小麦抗条锈性遗传一、小麦抗条锈性的基因数、遗传方式和基因互作二、抗条锈基因鉴定三、抗条锈基因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四、小麦抗条锈基因的来源五、非小种专化性和持久抗病性的遗传研究六、细胞质对抗条锈性的影响第三节 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遗传一、研究概况“二、中国小麦抗叶锈性遗传研究第四节 小麦品种抗秆锈性遗传一、研究概况二、小麦对秆锈病的抗病基因三、小麦品种抗秆锈性遗传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小麦品种抗秆锈性遗传研究进展参考文献第十章 小麦锈病的流行规律第一节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流行区系一、时间动态二、大区流行和流行区系三、流行区划的方法问题四、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流行区系的区划
第二节 西北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一、越夏二、秋苗发病三、越冬四、春季流行五、陇南地区在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中的特殊作用第三节 华北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一、冬小麦条锈病的初始菌源二、冬小麦秋苗条锈病的发生及病菌的越冬和越春三、春季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四、冬小麦条锈病的易病地区
第四节 西南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一、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二、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第五节 小麦秆锈病的流行规律和流行区系一、国外小麦秆锈病的远程传播二、中国小麦秆锈病的流行规律和流行区系三、小麦秆锈病的流行区系及区间传播第六节 云南省小麦叶锈病的流行规律一、云南省小麦叶锈病的流行规律二、影响云南省小麦叶锈病流行的因素第七节 小麦锈病流行的电算模拟一、小麦锈病病害系统的系统分析二、小麦锈病电算模拟模型参考文献一第十一章 小麦锈病的预测预报第一节 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一、中国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的研究进展二、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体系的建立三、小麦条锈病的综合分析预报方法四、小麦条锈病的数理统计预报方法第二节 小麦秆锈病的预测预报一、小麦秆锈病的长期预测预报二、小麦秆锈病的短期预测预报三、小麦秆锈病产量损失估计的初步研究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小麦锈病的防治第一节 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与综合防治体系一、小麦锈病综合治理的策略和原则二、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体系三、小麦锈病的关键防治技术第二节 小麦锈病的产量损失估计和防治指标一、损失的概念二、病害影响产量的途径三、作物产量损失估计的研究方法四、已有的小麦锈病损失估计模型五、经济损害水平和防治指标第三节 小麦锈病的药剂防治效果一、影响小麦锈病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二、病害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第四节 中国小麦锈病防治的主要成就一、发生流行简况二、防治工作的发展历程三、防治技术的重大改进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小麦抗锈育种第一节 小麦抗条锈资源的鉴定筛选研究和利用一、抗源的搜集二、抗锈性鉴定与抗源筛选三、抗源的研究与利用第二节 小麦抗条锈育种一、历史回顾二、经验与问题三、今后展望
第三节 小麦抗叶锈育种的进展一、20世纪70年代小麦抗叶锈育种的发展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麦抗叶锈育种的进展和问题第四节 小麦抗秆锈育种进展一、小麦抗秆锈病育种的历史与成就二、小麦抗秆锈病育种的主要经验三、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现象及其控制对策第一节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丧失”现象一、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概况二、影响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的因素三、控制策略
第二节 陇南“越夏易变区”的形成与治理一、陇南农业生态环境与特点二、小麦条锈病流行和品种抗条锈性变异概况三、小麦条锈菌的毒性变异概况四、陇南易变区形成原因五、陇南易变区控制对策六、陇南易变区持久控制技术第三节 小麦品种抗秆锈性相对稳定原因一、小麦秆锈菌新小种相对生存能力较弱二、秆锈菌的有性世代基本上不起作用三、秆锈菌细胞异核率很低四、小麦抗秆锈病品种(基因)布局比较合理参考文献第十五章 小麦锈病的药剂防治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三唑酮(粉锈宁)在防治小麦锈病中的应用第三节 三唑酮(粉锈宁)防治条锈病的持效期和治疗作用一、三唑酮防治条锈病的持效期二、三唑酮对条锈病的治疗作用第四节 速保利(特谱唑、烯唑醇)对小麦锈病和其他麦病的防效一、速保利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二、速保利对小麦其他病害的田间防效第五节 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一、三唑酮对条锈菌侵染过程的影响二、三唑酮作用机制的超微结构研究三、速保利的作用机理参考文献第十六章 栽培防治第一节 播期调整第二节 清除自生麦苗第三节 合理施肥第四节 其他一参考文献附录一 小麦锈病的测报调查方法附录二 小麦秆锈菌小种离体叶培法抗锈性鉴定技术附录三 小麦锈病人工接种技术附录四 小麦锈菌染核技术一附录五 小麦条锈菌DNA分子遗传标记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小麦锈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