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志良,娄胜华,何伟杰著;张宪文,张玉
页数:29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51474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的近百年澳门史研究更是成果稀疏。因此,加强现、当代澳门史研究已经成为澳门历史学界的基本共识之一。而吴志良、娄胜华、何伟杰著的《中华民国专题史(第18卷革命战争与澳门)(精)》讲述的1911年至1949年38年澳门史就是属于尚待深入开拓与耕耘的现代澳门历史时段。 澳门或许并无民国时期的划分,因为中华民国时期的澳门由葡萄牙管治,而葡萄牙本土虽然在1910年结束了布拉甘萨(braganea)王朝统治,建立共和体制,却并没有改变澳门作为其殖民地的政治地位,也没有放弃管治澳门的殖民总督制度,相反,葡萄牙还一度强化对澳门的中央集权统治,所以,就澳门内部管治来说,澳门并无所谓的“民国时期”。尽管如此,澳门自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连续的,同时,也始终无法割断澳门与中国历史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纵然未必一定要将1912年至1949年的澳门史称作“民国时期的澳门”,却不能无视澳门在其间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进程,以及期间澳门历史细节与中华民族命运的同构共振关系,还有与那段革命、战争两大主题相互交织的世界历史之密切联系。正因此,本书以“革命与战争影响下的澳门”来叙述、概括那段澳门历史上令人难忘的曲折岁月。
作者简介
张宪文教授,1934年10月生,山东泰安人,历史学家,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
他所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铁证,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当今中华民国史研究学界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张宪文教授也凭借着杰出的学术研究和高度的国家与民族责任感,作为60名新中国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创新创业创优优秀人才的代表之一,也是教育部系统人文学科两位代表之一。
张玉法院士,1935年生于山东台儿庄,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夏随学校南迁澎湖。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1977年,东华书局出版其著作《中国现代史》。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山东区域史。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911-1949年间,保守与革新、内忧与外患、生存与救亡在澳门这片土地上绵密地交织,使得该时段成为澳门历史上极为特殊且意义重大的一个时代
★本书隶属《中华民国专题史》系列丛书,该丛书是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台湾张玉法院士组织两岸四地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华民国专题史研究成果
★该书另一位主编、台湾“中研院”院士张玉法披露了《中华民国专题史》编撰过程的一些情况,据介绍,国民党高层方面不支持这套丛书的编写,认为不能让大陆给“中华民国”修史。张玉法认为,国民党方面的思想很僵化,到现在还有“后朝给前朝修史“的思想,历史上的好事坏事应该由人民来评断。——《环球时报》2015年4月20日报道
自开埠以来,澳门的政局变幻和历史发展无不受中葡两国乃至更广阔的国际格局的共同影响。20世纪初,作为欧洲海外商业帝国先驱的葡萄牙和绵延千年的中华封建帝国,几乎在同一时刻发生了推动历史剧变的民主革命,这给澳门带来了持续的动荡和深刻的影响,保守与革新、内忧与外患、生存与救亡在这块弹丸之地上绵密地交织,激烈地争夺,使1911-1949年成为澳门历史上极为特殊且意义重大的一个时代。
梳理既有的澳门历史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在澳门断代史研究方面存在越是接近现、当代,研究成果越为薄弱的现象,而20世纪以来的近百年澳门史研究更是成果稀疏。因此,加强现、当代澳门史研究已经成为澳门历史学界的基本共识之一。而本书讲述的1911年至1949年38年澳门史就是属于尚待深入开拓与耕耘的现代澳门历史时段。
本书主要研究1911-1949年之间的澳门的历史。严格地说,澳门或许并无民国时期的划分,因为中华民国时期的澳门由葡萄牙管治,而葡萄牙本土虽然在1910年结束了布拉甘萨(Braganca)王朝统治,建立共和体制,却并没有改变澳门作为其殖民地的政治地位,也没有放弃管治澳门的殖民总督制度,相反,葡萄牙还一度强化对澳门的中央集权统治,所以,就澳门内部管治来说,澳门并无所谓的“民国时期”。尽管如此,澳门自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连续的,同时也始终无法割断澳门与中国历史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纵然未必一定要将1912年至1949年的澳门史称作“民国时期的澳门”,却不能无视澳门在其间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进程,以及期间澳门历史细节与中华民族命运的同构共振关系,还有与那段革命、战争两大主题相互交织的世界历史之密切联系。正因此,本书以“革命与战争影响下的澳门”来叙述、概括那段澳门历史上令人难忘的曲折岁月。
本书在参考并引用大量历史档案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澳门在此期间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进程,期间澳门历史细节与中华民族命运同构共振的关系,以及与那段革命、战争两大主题相互交织的世界历史之密切关系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研究,客观真实地叙述了这段澳门历史上令人难忘的曲折岁月。
目录
第一章 “自治”实验及其转折:殖民管治的变迁
第一节 自治规章的制定与完善
一、1917年《澳门省组织章程》与1926年的调整
二、1933年“新体制”与强化澳门管治
三、澳葡政府的架构及其演变
第二节 华人社会的管治
一、澳葡政府沿用晚清形成的华人社会管治措施
二、华人社会的自治:从镜湖医院到中华总商会
三、澳门华人命运同祖国紧密相连
第二章 国民革命与澳门
第一节 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在澳门的活动
一、同盟会创立和港粤澳主盟人
二、同盟会香港分会与冯自由、李自重
三、乐群书室:同盟会在澳门的首个革命机关
第二节 从澳门到光复石岐、进军广州西关
一、澳门和起义者的角色
二、石岐的官军、团练和土匪
三、从小榄、前山到石岐兵变
四、起义后的香山县政、防卫和进军广州西关
第三节 “五二九”工运与省港大罢工
一、冲突的导火线
二、省港罢工潮中的澳门
第三章 界址争执与中葡交涉
第一节 中葡新政权澳门勘界交涉
一、清代谈判的接续
二、葡人侵略行径
三、激起民愤
第二节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的签订》
一、《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二、中葡新约后的交涉
第四章 “中立”时期的救亡赈难运动
第一节 日本侵华与澳葡“中立”
一、澳葡“中立”政策的确立及其执行
二、澳葡政府对救亡赈难活动的态度
第二节 结社蜂起与救亡运动
一、结社蜂起
二、救亡运动
第三节 难民涌人与赈难救济
一、难民涌入
二、筹募活动
三、难民救助
第五章 国、共在澳门的活动及其影响
第一节 国民党在澳门的活动与发展
一、同盟分会及中华革命党在澳门的活动
二、澳门国民党组织的初创
三、抗战时期澳门国民党组织的发展
四、澳门国民党组织的公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澳门的隐蔽活动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澳门的组织及活动
二、抗战时期中共在澳门的救亡工作
三、国共争夺全国政权时期的澳门中共组织
结语 风云变幻中尴尬图存
一、政府管治:“自治”与集权
二、经济民生:赈难与“繁荣”
三、文化教育:发展与奠基
四、对外关系:平衡与自保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