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庆葆
页数:432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51483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民国时期所有成就里面比较突出的一项,它是中国现代教育兴起的源头,也是《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卷: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探讨的主题。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卷: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共分八章,分头叙述了民国初期教育的变革与发展、20年代教育的探索、国民政府建立后对教育的推动、抗战前十年和战时中国教育的坚持与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战后的教育、近代中国私立教育的发展。
作者简介
朱庆葆,1963年1月生,1985年1月入党,1992年9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曾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孙若怡,台湾稻江科技暨管理学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涵盖台湾史、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与文化史。
王文隆(1976年—),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涵盖中国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及中国国民党史,尤其聚焦抗战时期中外关系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徐保安,副教授,1979年1月生,山东嘉祥人,齐鲁工业大学(原山东轻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科研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参编学术论著3部,参与省级课题两项,校级教研课题两项,重要学术论文有:《试论清季官员教育》、《中共七大历史地位研究述评》等。
陈进金,台湾东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管美蓉,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学科研究员。
牛力,南京大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档案馆副馆长。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隶属于“中华民国专题史”,该系列由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宪文和台湾著名史学家张玉法策划统筹
★本书由台湾学者孙若怡、王文隆、陈进金、管美蓉与大陆学者朱庆葆、徐保安、牛力共同编著
★全面的梳理了民国时期教育的全貌
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民国时期所有成就里面比较突出的一项,它是中国现代教育兴起的源头,也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探讨的主题。《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共分八章,分头叙述了民国初期教育的变革与发展、20年代教育的探索、国民政府建立后对教育的推动、抗战前十年和战时中国教育的坚持与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战后的教育、近代中国私立教育的发展。
目录
第一章 民国初期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危机与新式教育的创办
一、“变局”与传统教育危机
二、新式教育的创办
三、科举废除及其历史影响
四、日本模式与清末教育的发展
五、癸卯学制及新式教育的成效
第二节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一、颁布教育宗旨与改订学制
二、重要的教育变革
三、民初教育的困境
第三节 五四前后的教育思潮
一、军国民教育思潮
二、实利主义教育思潮
三、职业教育思想
四、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五、科学教育思潮
第四节 个案研究——以京师大学堂为例
一、创立与发展
二、教育宗旨与学堂课程
三、学生来源与考核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教育的多元探索
第一节 留美学生与美国教育模式的导入
一、清末的幼童留美与美国传教士在华兴学
二、庚子事变的影响
三、清末民初的美国教会学校
四、优秀的留美学生
五、杜威访华
六、壬戌学制的推动与美国教育制度
七、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第二节 20年代的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热”
一、教育救国的呼声
二、高等教育的扩张
三、收回教育权运动
第三节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及其影响
一、教育收支
二、追求教育经费独立
三、争取庚款的努力
第四节 个案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一、从三江师范学堂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二、郭秉文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三、东南大学的衰落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教育事业的推动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政策
第二节 三民主义教育与党化教育的实践
第三节 大学院区制的尝试
一、浙江大学区
二、中央大学区
三、北平大学区
第四节 国民政府初期的教育整顿与规划
第四章 抗战前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行政的规划与整顿
二、重视实用科学教育
三、保障教育经费
第二节 中等教育的发展
一、广设职业学校
二、施行军事训练
三、重视女子教育
第三节 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广设民众学校
二、推动识字运动
三、普及义务教育
四、其他社会教育措施
第五章 战时中国教育的坚持与发展
第一节 战时教育政策的确立
一、教育政策与体制的争论、
二、战时教育政策最高指导原则的确立
三、教育政策的确立
第二节 战时教育政策的实践与成效
一、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
四、其他教育
第三节 高等院校的内迁与战区教育
一、高等院校的内迁
二、战区教育
三、烽火中的西南联大
第六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发展
第一节 教育方针的演变
一、从国防教育到新民主主义教育
二、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
第二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干部教育第一”
二、社会教育的推进
三、国民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一、抗大的发展历程
二、抗大的教育方针、任务与特点
第七章 战后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战后教育措施
第二节 教育复员工作的实施与成效
一、收复区复员工作的处理
二、教职员与学生之甄审
三、教育行政工作之推动
四、台湾省教育的规划
第三节 学潮漫漫与教育复员工作中的困境
一、复员工作中的困境
二、学潮漫漫
三、国立中央大学之变迁
第八章 近代中国私立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教会学校的早期发展
一、鸦片战争前的基督教教育
二、鸦片战争后至1877年前的基督教教育
三、1877年至1900年的基督教教育
四、20世纪前20年的教会学校
第二节 清末、北洋时期国人自办私立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一、晚清国人自办私立教育的产生
二、清末教育改革下的私立教育
三、北洋时期国人自办私立教育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私立教育
一、立案整顿
二、思想教育
三、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个案研究——以齐鲁大学为例
一、基本发展过程
二、齐大的得失成败——以毕业生群体为例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