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晓燕著
页数:228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060508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认知视域下, 以会话分析为工具, 对我国外语环境下学习者课堂语言学习中的社会行为特征及其本质所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互动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修正模式、言语产出特征等。
作者简介
王晓燕: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士、硕士,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短期访问学者,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方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应用英语语言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语言社会性、会话认知心理、会话互动模式特征、课堂话语研究等。
近年来主持多项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其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1项,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1项等。另,参研国家项目和省规划重点项目多项。
出版《中介语会话偏误分析》、《英语听力》等著作,在《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举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认知视域下,以会话分析为工具,对我国外语环境下学习者课堂语言学习中的社会行为特征及其本质所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互动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修正模式、言语产出特征等。
研究发现:较简单的互动任务中的语码转换频率明显低于较为复杂的任务;较复杂任务中的语码转换频率虽高,但明显有助于学习者言语产出量的增大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会话修正常呈现四种模式,自启自补修正偏好特征较明显;他启自补修正频率虽稍低,但随着互动实践的展开,其频率逐渐提升,这有助于建立轻松愉快的语言社区。互动言语产出包含修正输出和非修正输出两类;随着互动能力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修正输出频率逐渐上升;言语产出有助于语言知识共建和认知协同发展;课堂同伴协商修正过程常呈现出四种互动模式。
对课堂语言学习中社会行为特征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从纵向和微观层面进一步认识语言学习过程的本质。本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国内课堂语言学习者互动话语的深入研究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录
第2章 社会行为特征研究的理论基础2.1 引言2.2 语言社会性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理论2.2.1 社会文化理论及其启示2.2.2 利:会认知理论及其启示2.3 二语习得会话分析理论2.3.1 会话分析基本概念2.3.2 会话分析基本原则2.4 小结第3章 社会行为特征研究的文献回顾3.1 引言3.2 文献回顾背景3.3 文献回顾方法3.4 结果与分析3.4.1 研究基本概况3.4.2 研究概念主题3.5 讨论3.5.1 研究取向3.5.2 研究方法3.5.3 研究内容3.5.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3.6 小结第4章 社会行为特征研究的语料与方法4.1 引言4.2 研究问题4.3 研究思路4.4 语料收集背景4.5 语料收集程序4.5.1 完成互动任务4.5.2 分配问卷调查4.5.3 实施个别访谈4.6 语料分析模式4.6.1 互动语料的处理4.6.2 问卷回应和访谈回馈的分析4.7 小结第5章 结果与讨论:互动会话语码转换特征5.1 引言5.2 语码转换研究回顾5.3 研究内容5.3.1 研究问题5.3.2 研究对象5.3.3 研究语料5.3.4 语料分析5.4 研究结果与讨论5.4.1 不同类型任务中语码转换频率及特征5.4.2 互动能力发展中语码转换频率及特征5.4.3 各类型互动任务语码转换的功能特征5.5 小结第6章 结果与讨论:互动会话修正模式特征6.1 引言6.2 会话修正模式特征研究6.2.1 研究背景6.2.2 研究设计6.2.3 研究结果与分析6.2.4 讨论6.3 会话他启修正特征研究6.3.1 研究概况6.3.2 研究设计6.3.3 调查结果6.3.4 分析与讨论6.4 小结第7章 结果与讨论:互动会话言语产出特征7.1 引言7.2 研究要领7.2.1 研究背景7.2.2 研究问题7.2.3 研究设计7.3 研究结果:互动言语产出特征7.3.1 不同互动任务中产出频率特征7.3.2 不同协商类型中产出频率特征7.4 讨论:互动言语产出特征在语言实践中的体现7.4.1 知识共建和认知协同7.4.2 重铸反馈与言语产出7.4.3 互动产出模式及其影响7.5 小结第8章 结论:社会行为特征研究的启示与局限8.1 引言8.2 社会行为特征研究的主要发现8.2.1 语码转换特征研究结果8.2.2 会话修正特征研究结果8.2.3 互动产出特征研究结果8.3 课堂语言学习中的社会行为特征本质8.3.1 共同构建话语身份8.3.2 共同参与认知思维活动8.3.3 共创互文本和社会文化联系8.4 社会行为特征研究的教学实践启示8.4.1 重视学习者社会行为的本质8.4.2 提高学习者对社会行为的认知8.4.3 加强对学习者互动策略的培训8.4.4 改善学习者互动设计的质量8.5 本研究的局限性8.5.1 研究样本缺乏普遍性8.5.2 多角验证方法有待完善8.6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8.6.1 可研究的课题8.6.2 可探讨的具体问题8.7 小结附录附录1 本研究语料转写的符号规则附录2 课堂语言学习中的互动任务附录3 问卷调查设计附录4 个别访谈问题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