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封面

作者:徐雪霞

页数:257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41821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你见过对一节课这样研究的吗——
  梳理大中小学的相关知识
  查阅百年来国内外课标(大纲)
  比较国内外多个版本教材
  综述主要杂志的研究成果
  给出多个不同的教学设计
  形成系列的校本教研方案
  呈现作者读者的互动对话
  汇成十几万字的学术专著
  本书将让你见到上面所有“样子”,减轻你备课上课研究课的工作负担!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朱乐平,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浙江省(也是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杭州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小学数学工作室首席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本书作者——
  徐雪霞,教育硕士,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杭州市上城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曾获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新秀奖”,杭州市上城区第二届“能手奖”。多篇论文及案例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吕琼华,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数学教师,上城区数学学科兼职教研员。杭州市教坛新秀,上城区十佳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30余节,曾获杭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课例及录像课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严虹,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小营小学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教改之星、优秀教师,上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曾参与《整体化教学设计探索》《为学习与发展而评价——小学生电子档案袋的研究与实践》等书的编写。多次主持或参与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20余篇论文及案例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本书特色

书稿紧紧围绕小学数学中“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方体的体积”这三节课,从上位数学知识(解决一桶水的问题)、课标(从最高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这节课的定位)、教材比较(教学的蓝本,需要认真研读)、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教学前的准备)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深度、系统研究,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实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重、难点课的有效教学,并启发其进一步思考教学,为其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蓝本和思路。书稿适合教师阅读和培训。

目录

上篇 长方体认识的教学研究
 1 上位数学知识研究
  1.1 上位数学知识与解读 
   长方体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 
   正方体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 
   如何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属于哪种定义方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如何表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其他知识 
  1.2 上位数学知识对长方体认识教学的启示 
   长方体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选择哪些实物或图教学比较好?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画图对学生理解概念有帮助吗? 
   容易表达错误或不确切的语言有哪些? 
 2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2.1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认识的教学要求 
   何时开始在小学进行长方体认识的教学?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是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1949年至今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提出了哪些教学要求? 
  2.2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年段放在五年级或六年级进行比较合适 
   加强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在活动中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3 教材比较研究
  3.1 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3.2 采取了哪些引入方式? 
  3.3 采取了怎样的编排顺序? 
  3.4 呈现了哪些研究方式? 
  3.5 怎样呈现长、宽、高等概念? 
  3.6 怎样处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4 学生课堂前测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前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前测的设计与目的 
   前测的对象 
   前测的过程 
  4.3 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能否识别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 
   学生能否用数学语言来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能否明确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是否建立了“高”的概念? 
   学生能否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5 教学设计研究
  5.1 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设计是如何进行课堂引入的? 
   教学设计是怎样教学面、棱、顶点的特征的? 
   教学设计采取了哪些操作活动? 
   教学设计带给我们哪些教学启示? 
  5.2 同课异构 
   从发展思维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从动手操作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6 学生常见错误研究
  6.1 学生常见错误的理论分析 
  6.2 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6.3 预防错误发生的策略 
 7 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7.1 活动目标 
  7.2 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7.3 活动前准备 
中篇 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研究
 1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1.1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要求 
  1.2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解读 
   让学生初步形成三维空间观念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是学生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 
   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得到发展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体会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价值 
  1.3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习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 
   注重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注重数学思考 
 2 教材比较研究
   2.1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2.2知识范围和要求是什么? 
   2.3怎样设置章节? 
   2.4选取了哪些素材? 
   2.5采取哪些呈现方式? 
   2.6怎样表述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7呈现了哪些计算方法? 
   2.8提供了哪些思考、交流的空间? 
   2.9怎样编排练习? 
   2.10介绍了哪些数学史知识? 
 3 教学设计研究
  3.1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设计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 
   教学设计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教学设计是怎样进行计算公式推导的? 
   教学设计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3.2 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 
 4 学生课堂前测分析
  4.1 前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前测的设计与目的 
   前测的对象 
   前测的过程 
  4.2 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是怎样理解表面积概念的? 
   有多少学生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是如何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的? 
  4.3 前测对教学的启示 
 5 学生常见错误研究
  5.1 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题型有哪些? 
  5.2 学生作业中有哪些错例? 
  5.3 错误原因是什么? 
   对计算公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 
   对表面积计算与图形的实际联系不够 
   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对题目的意思不够理解 
   题目本身叙述不够确切明白 
  5.4 有哪些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 
   联系实际,注重长方体特征教学 
   让学生理解公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一题多练,变式训练 
   一题多想,促进空间观念发展 
   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等良好习惯 
   分层设计练习 
 6 教与学的评价研究
  6.1评价标准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标准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标准 
   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标准 
   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6.2 评价方法 
 7 学生思维测试分析
  7.1 问题的提出 
  7.2 测试的问题、对象和过程 
   测试的问题 
   测试的对象 
   测试和访谈过程 
  7.3 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是否提供立体图对学生解题有很大影响 
   是否提供立体图会影响学生解题的策略选择 
   数学成绩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选择有关 
  7.4 测试对教学的启示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有意识地训练有困难的学生画图 
   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使其抓住要点解决问题 
下篇 长方体体积的教学研究
 1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1.1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要求 
   何时在小学进行长方体体积的教学?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长方体体积的教学有何要求? 
   怎样安排教学年级? 
   不同时期的课标或大纲的教学要求有何不同? 
  1.2 部分国家对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要求 
   美国有何要求? 
   德国有何要求? 
   日本有何要求? 
   英国有何要求? 
   俄罗斯有何要求? 
  1.3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在操作过程中沟通数学要素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过程中理解计算公式 
 2 教材比较研究
  2.1 如何安排教学年级? 
  2.2 采取了哪些引入方式? 
  2.3 研究前进行了哪些猜测和思考? 
  2.4 怎样研究计算方法? 
  2.5 呈现了哪些计算方法? 
  2.6 怎样编写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3 学生课堂前测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前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前测的设计与目的 
   前测的对象 
   前测的过程 
  3.3 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听说过长方体的体积吗? 
   有多少学生能写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有多少学生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解决长方体体积的逆向题? 
   学生能否利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 前测对教学的启示 
   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是学习长方体体积的基础 
   动手实践、空间想象是学习长方体体积的关键 
   掌握基本的度量方法是学习长方体体积的突破口 
 4 教学设计研究
  4.1 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设计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
   教学设计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教学设计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4.2 同课异构 
   从培养探究能力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从培养合作能力的角度如何设计教学? 
 5 学生课堂后测分析
  5.1 后测的设计、对象与过程 
   后测的设计与目的 
   后测的对象 
   后测的过程 
  5.2 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有多少学生能写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有多少学生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能否解决长方体体积的逆向题? 
   学生能否利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3 后测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要重视图形知识之间的迁移作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度量概念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附录 
 1 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长方体的认识”教材图片 
 2 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材图片 
 3 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长方体的体积”教材图片 
 4 “长方体的认识”前测卷 
 5 “长方体的表面积”前测卷 
 6 “长方体的体积”前测卷 
 7 “长方体的体积”后测卷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长方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