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凌
页数:43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101345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族农村教育研究丛书·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变革研究:以云南省若干民族自治县乡镇为个案》是在美国福特基金会“以教育促进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和“以教育促进云南民族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化推广实验研究”两个项目,连续近8年坚持在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推进农村教育整体变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从农村教育学科的发展动向来看,《民族农村教育研究丛书·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变革研究:以云南省若干民族自治县乡镇为个案》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从复杂思维的角度出发,突破了以往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单一性,或局部推进的思路,对贫困民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农村社区、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综合的研究,探索了社会转型期贫困民族农村教育综合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美国福特基金会“以教育促进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和“以教育促进云南民族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化推广实验研究”两个项目,连续近8年坚持在民族贫困农村地区推进农村教育整体变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从农村教育学科的发展动向来看,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从复杂思维的角度出发,突破了以往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单一性,或局部推进的思路,对贫困民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农村社区、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综合的研究,探索了社会转型期贫困民族农村教育综合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目录
上编 从边缘到“中心”: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变革的漫漫长路
第一章 以教育促进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项目研究的目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项目执行期间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及成果
第三节 项目研究的特色
第二章 转型期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研究
第一节 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 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探析民族文化传承的多元路径
第三节 建立学校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促进农村学校与社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节 创新项目发展模式,激扬主体精神
第五节 践行理论与实践的循环互证,提升项目研究的学术竞争优势
第三章 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与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研究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欠发达民族农村地区学校阅读文化建设的起点与归宿
第三节 项目点学校开展阅读活动的实践探索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中编 从单一到整合: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变革的多层实践探索
第四章 基于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变革的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第一节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探讨
第二节 农村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生成机制分析
第三节 我们体悟的合作要义
第五章 依托学校在欠发达民族地区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依托学校建立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基本观点、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
第二节 依托学校建立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探索和成效
第三节 推动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第六章 以教育促进欠发达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项目实施前六哨乡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分析
第二节 以教育促进欠发达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三节 以农村教育改革为内生动力,促进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以学校教育促进欠发达民族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以学校教育促进欠发达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转型期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改革研究
第一节 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改革的新认识
第二节 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
第三节 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改革的走向
第九章 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课堂教学状况的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第十章 校本教材开发:唤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自觉之路
第一节 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第二节 开发校本教材:农村教师遭遇困惑
第三节 变被动为自觉:农村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
第四节 路径选择:农村教师主体性与学校发展的契合
下编 从自在到自为: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第十一章 山区教育的耕耘者——六哨乡三位学校负责人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六哨乡中心完小校长C的案例研究
第二节 路漫漫而上下求索——五星村完小校长X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 自强不息求进取——阿么果校点负责人Z的案例研究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第十二章 发展与困境:一位农村中心学校校长的故事
第一节 碎片与显影:L校长的教育信念
第二节 素描:对发展的渴求
第三节 困境:行走于教育理想与现实的连接地带
第十三章 自由与不自由:一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R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第二节 激扬教师生命: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希望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节选
第一章以教育促进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社会 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个案研究① 长期以来,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一直是制约云南教育,乃至成为云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进一步突出,欠发达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它动摇了社会的公平、教育的平等,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把发展欠发达、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提上议事日程,加以深入研究,实践探索,逐步解决。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基础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考试升学、轻全面发展等偏向给教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途径选择与云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农村地区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农村社会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脱节;学校教育与当地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越来越遥远,与本土文化、乡土社会、地方文化的情感联系和服务指向渐行渐远。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实困境制约着农村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等工具性作用的发挥,同时,农村社区居民对教育的看法亦随着农村教育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的窘境而相持观望态度或消极判断。 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学校本身就属于国民教育系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自然环境和条件的阻滞、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学校不得不面对许多难以克服的、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肩负着帮助其摆脱困境的重任,特别是面对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对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教育任重而道远。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及其所面对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等现实困境,规定了其发展道路既不可能超越客观条件和限制,又不能够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思想和观念,一种务实而又不乏创新的精神,探索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与社区综合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 “以教育促进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在云南开展的第一个教育扶贫项目。该项目的引入、启动和全面实施适应了云南农村教育改革的需要,为探索在欠发达民族农村地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并通过教育的干预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契机。项目自2000年底开始调研,组织申报,到2001年3月获准立项,5月正式启动,至2003年7月完成,历日寸近3年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