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俊
页数:4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586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有关散居民族研究的文献进行述评,通过大量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分析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基于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依托 “民族村”开展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本书从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三个层面,提出了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即将“民族村”纳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理论构想;以“民族村”为主要突破口,制定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政策;修改《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并制定《云南省民族村工作条例》,完善体现中国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作者简介
王俊,女,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以云南散居民族研究和民族文化研究为主要科研方向。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主持完成院级项目四项;参与院级重点项目一项、蓝皮书项目五项、云南省藏区基地项目两项、“云南智库”项目三项、云南省院合作重大项目三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七次,曾到复旦大学等高校进行过访学。已在《云南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学术探索》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被评为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对有关散居民族研究的文献进行述评,通过大量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分析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基于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依托 “民族村”开展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本书从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三个层面,提出了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即将“民族村”纳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理论构想;以“民族村”为主要突破口,制定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的发展政策;修改《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并制定《云南省民族村工作条例》,完善体现中国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目录
第一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国内有关散居民族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有关的概念研究
二形成历史、分布和特点的研究
三政策法规和权益保障研究
四散居民族工作研究
五民族乡的研究
六城市民族工作研究
七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国外对散居民族的不同理论认识和政策选择
一相关的概念
二国外对散居民族的不同理论认识和政策选择
第三节对当前研究的简单评价和本书研究使用的概念
一当前研究的重点与主要成绩
二当前研究的不足
三本书研究使用的概念
第四节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概况
第二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经济综合实力逐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生改善较为显著
第三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社会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王要问题
第四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历史、地理等客观条件局限
二人口素质较低,思想认识水平有限
三项目和资金投入机制不平衡
四民族工作部门精简合并和行政体制不顺
五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机制问题突出
六散居民族理论研究滞后和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
第三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民族工作的实践、成效和问题
第一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民族工作的实践
一实施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签订到村
二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
三开展“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
四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程
五开展扶贫挂钩村建设
六开展民族村分类指导
第二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民族工作的成效
一促进了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三加强了基层组织和制度建设
第三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民族工作的不足
一仍有大量民族村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边缘
二项目实施的持续性、覆盖面和选择点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散居民族理论的形成、发展和贡献
一散居民族理论孕育阶段
二散居民族理论形成阶段
三散居民族理论发展阶段
第二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
一现有民族理论覆盖不到散居民族地区农村
二民族村是散居民族在农村相对聚居的区域
三将“民族村”纳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四将“民族村”纳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创造性和可行性
……
附录一 分市报告
附录二 个案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