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封面

作者:焦雨梅

页数:223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24326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结合高等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编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十章,分别围绕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意志与人格及心理咨询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每章开篇通过案例导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心理问题,并针对不同方面的心理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调适方法。每章后附有心理测试、思考与练习等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案例导入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什么是健康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测试
一、测验目的
二、测试要求
三、评分标准
四、测试内容
五、计分规则
六、结果分析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适应与心理健康
案例导入
第一节 大学生面临的新变化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学习方面的变化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四、自身角色的变化
五、发展目标的变化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一、生活适应问题
二、学习适应问题
三、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四、情绪问题
第三节 如何提高适应能力
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摸索大学的学习方法
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五、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六、有效地管理时间
七、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测试
一、测试要求
二、测试内容
三、评分标准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案例导入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
四、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节 如何完善自我意识
一、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心理测试
一、测试要求
二、测试内容
三、评分标准
四、结果分析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情绪与心理健康
案例导入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二、情绪的分类
……
第五章 学习与心理健康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七章 恋爱与性心理健康
第八章 择业与心理健康
第九章 磨炼意志塑造人格
第十章 常见心理疾病及心理咨询

节选

  (3)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是人际交往中最稳定的因素,它比外表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深层次的交往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影响更为突出。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会使交往对象受到他们的感染,保持愉悦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例如,个性随和、开朗乐观、热情善良、机智果敢、富于幽默感的人比较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真诚直率、谦虚谨慎、作风正派、意志坚强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给人以安全感和信赖感。第二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的人际交往具有符合其知识层次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些特点。1.交往愿望强烈  大学生正值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新环境、新事物和新的群体都充满了好奇心,加之大部分学生都是远离家乡,他们迫切希望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获得友谊和关怀,因此他们具有强烈的交往愿望。  同时,大学生希望通过人际交往扩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2.交往关系平等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于自尊和平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坦诚相见,互敬互爱,交往双方不因各自的身份、地位和其他条件而改变交往态度。他们回避居高临下的教训,反对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的交往方式。他们较多地选择与同龄人建立交往关系,因为相近的年龄、相同的角色地位、相当的知识水平和相似的情绪状态更容易使他们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  3.交往注重情感,富于理想化  大学生活的重心主要是学习,大学生还没有太多工作、家庭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人际交往也较少涉及经济和政治利益,功利色彩不重。他们的交往方式较为感性和直接,更多地注重情感上的交流,讲求心灵深处的默契和共鸣,希望获得纯洁和真诚的友谊。  同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倾向。他们通常会以理想的标准要求交往对象,如果发现交往对象的某些不足、缺点和不良品质,就会感到失望,产生挫败感,影响彼此的交往。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0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