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欣 著
页数:59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297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本解读与田野实践:新疆历史与民族研究》内容涉及以文本研究为核心的新疆古代民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诸多方面,以及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核心的近现代新疆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其中既有宏观的理论思考,也有微观的个案分析;从方法论的层面上来讲,体现了作者在历史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着将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田野实践经验运用于历史文本的分析与解读,以及在历史文本的情境(context)下观照田野实践的学术旨趣与追求。
本书特色
《文本解读与田野实践(新疆历史与民族研究)》(作者王欣)始于说明距今约四千年前印欧人东迁入于新疆,而后介绍历史上鄯善、高昌、于阗、龟兹等城郭国家,以及乌孙、匈奴、高车、柔然等游牧行国与中原帝国在此地的角逐。运用大量传统文献与出土文书及考古数据,本书内容在在均显示本地文化、族群与社会等方面的多元、流动与联合之历史轨迹。特别是其探讨“鄯善吐峪沟艾苏哈卜·凯赫夫麻札”之章,可说本书介绍的所有新疆之历史与多元文化面貌均浓缩而保存于此历史遗迹之中。
目录
序
上编文本篇
第一章西域的古代民族: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史前印欧人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早期居民
第三节鄯善苏贝希遗址与早期车师文化
第四节从巴克特里亚到吐火罗斯坦
第二章两汉时期的西域:文本与简牍
第一节敦煌悬泉置遗址所出有关乌孙的几枚汉简考释
第二节常惠与西域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文本与文书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基本形势
第二节麴氏高昌王国的祭祀制度
第三节麴氏高昌王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
第四节“绿洲”王国的经济:以鄯善为例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文化:交流与交融
第一节两种文化体制并行的鄯善文化圈
第二节 以东西文化交融为特点的高昌文化圈
第三节 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于阗、龟兹文化圈
第四节ⅱ厌哒、悦般、高车、柔然等游牧民族的“行国”文化
第五节文化交流的使者:鸠摩罗什
第六节新疆博物馆藏吐鲁番写本《妙法莲花经》残卷校勘
第五章唐代西域:文化与制度
第一节吐鲁番出土文书所涉晋唐法制
第二节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唐代“译语人”
第三节吐蕃驿站制度在西域的实施
第四节唐末宋初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
第六章10世纪前中国西北边疆的演进:特点与规律
第一节西北边疆: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西北边疆的演进:规律与特点
第七章宋代至元代的西域:边事与边政
第一节耶律大石西迁中亚
第二节成吉思汗西征及蒙古帝国在西域的统治
第三节平定海都、都哇与元朝经营西北的方略
第八章明代至清代的西域:边事与边政(续)
第一节瓦刺(卫拉特)蒙古的兴起与噶尔丹的扩张
第二节清朝统一新疆与伊犁将军的设置
第三节平定和卓之乱与《回疆则例》的制定
第四节收复新疆与晚清整体边防体系的确立
下编 田野篇
第九章南疆伙种制:历史与制度
第一节伙种制存在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南疆伙种制的特点及其基本形式
第三节伙种制与分成制
第十章文本解说与传说构建:以鄯善吐峪沟
艾苏哈卜·凯赫夫麻札为例
第一节伊斯兰文化:文本解说与传说构建
第二节基督教文化:借鉴与基础
第三节佛教文化:物态化改造与功能性扬弃
第四节祆教、摩尼教文化:底层文化的积淀
第五节麻札崇拜:宗教与社会功能的体现
第六节麻札村的民俗文化
第十一章新疆牧区的民族关系与经济文化变迁:以一个
哈萨克民族乡为例
第一节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民族乡概况
第二节德外里都如克乡的民族关系
第三节德外里都如克乡的经济生活
第四节德外里都如克乡社会文化现状
第十二章西北少数民族教育与“西部大开发”:政策与途径
第一节 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与途径选择
第十三章“西部大开发”与西北民族问题:理论与现实
第一节西北地区民族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西北地区民族问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处理西北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第四节处理“西部大开发”中的西北地区民族问题的
几点思路
参考文献
索引
本书部分已刊章节原出一览
后记
节选
《文本解读与田野实践:新疆历史与民族研究》为作者20多年来从事以新疆为中心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