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初级中学(全两册)

封面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编

页数:208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92102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初级中学(全两册)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与说明》,收录了教师资格统考近六次考试的真题,并精心编写了十套标准预测试卷。本书力求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所考查的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是一本专门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专用复习教材。整套试卷紧扣考试大纲,全面覆盖真题考点,每道试题均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专家和数百位一线师资精心编写解析,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知识要点。

相关资料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左传》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中“封建亲戚”指的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商鞅认为:“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商鞅所说的“末”指的是()。
A.工商业 B.铸币业
C.畜牧业 D.渔业
4.《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指的是()。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 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
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 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5.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朝中后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左传》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中“封建亲戚”指的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商鞅认为:“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商鞅所说的“末”指的是()。
A.工商业 B.铸币业
C.畜牧业 D.渔业
4.《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指的是()。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 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
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 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5.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朝中后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B.“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D.“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6.余靖在《武溪集·契丹官仪》中记载:“契丹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异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国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材料反映的职官制度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7.汉唐时期,北方的肥料技术已趋于完备。唐宋之后,南方的肥料技术有后来居上之势。明清时期,南方的肥料技术达到了传统时代的顶峰,并开始辐射到北方地区。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南北方经济差距比较大 B.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南方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D.北方受长期战乱的影响
8.“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其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国;二河西属中国。”这一条款出自()。
A.《尼布楚条约》 B.《瑷珲条约》
C.《伊犁条约》 D.《北京条约》
9.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一位清军将领“见危,血战捐躯,生气凛然,临大节而不可夺”。这位英勇的清军将领是()。
A.叶志超 B.左宝贵
C.邓世昌 D.林永升
10.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九名女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有七所院校招收女生。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北洋政府重视女性的教育
C.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 D.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
11.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定实行的革命方针是()。
A.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一史事发生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国共合作再次开始
C.日本侵华步步紧逼 D.蒋介石决心抵抗日本
1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了一根竹竿,上面有山东莱阳农民唐和恩刻下的众多地名,记录了他在1948年辗转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共数千里的支前之路。据此推断,唐和恩参加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进行“第二次结合”。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代表著作是()。
A.《实践论》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5.导致下表中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土地改革完成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D.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6.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2%,若干科研领域在国际上从“跟跑”“并跑”跃升到“领跑”。这表明我国()。
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C.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D.基础科学研究已居世界之首
17.约公元前18世纪,一部法典用楔形文字镌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其序言和结语主要是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国王的功绩,声称制定法典是为了社会公正。这部法典产生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18.“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西欧中世纪时人们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下列对西欧中世纪城市理解正确的是()。
①市民是自由人 ②领主不得随意向市民征税
③城市拥有自治权 ④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1687年,首次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中介绍了向心力等内容。该书的作者是()。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0.《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A.严格限制王权 B.确立共和政体
C.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D.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21.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成立。它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造成这些公司财务吃紧,然后乘机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美国钢铁公司的做法反映了()。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市场经济的衰落
22.1945—1991年,国际上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表明()。
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霸权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
C.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D.发展中国家经济成就斐然
23.下图展示的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六单元各课的题目,该单元的主题是()。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A.两极格局形成 B.经济全球化发展
C.“二战”前后的世界变化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24.如果想找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可以看的史书是()。
A.《周书》 B.《史记》
C.《资政新篇》 D.《新五代史》
2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提出“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其目的是()。
①强调知识的记忆性 ②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
③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④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27.历史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28.概述学业质量的内涵,并写出义务教育历史学业质量标准中的三条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镏猩较壬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8分)
(2)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原因。(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某教师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的设计中编绘了下面三幅图画。
问题:
(1)指出材料中三幅图画存在的问题。(8分)
(2)教师在历史课的讲授中设计和运用图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1:
教师: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最后的晚餐》描绘的主要内容?
学生:《最后的晚餐》主要描绘的是耶稣同他的十二位门徒共进晚餐,向其宣布他们中有人要出卖自己时人物的状态。
教学片段2: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件上的两幅《最后的晚餐》(一幅为黑白色,一幅为彩色),哪一幅作品更好看?
学生:彩色的《最后的晚餐》更好看。
问题:
(1)结合材料,指出这位教师教学中的不当之处。(8分)
(2)教师在运用艺术作品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是中公教育为参加教师资格初中历史考试的考生奉上的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习题集!帮助考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本试卷汇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严格按照真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5套模拟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目录

目录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2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7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15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23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31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38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46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55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64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73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2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10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18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26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33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初级中学(全两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