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学义
页数:247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84753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适应新生活、自我意识、学习指导、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爱情心理、挫折调适、网络心理与人格培养,对大学生活的基本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指导。
相关资料
插图: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的人,是个寂寞的人。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的人,是个危险的人。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的人,是个迷惘的人。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要自主地解决人生难题,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大学生还将面临一系列如专业知识储备、智力潜能开发、个性品质优化、人际沟通交流、素质修养提升、求职择业准备等人生重大课题。而这些人生课题的完成,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并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状态变化。高校新生由于入学前过重的升学压力和学习竞争,心理相对脆弱,在入学后也常常会因为陌生的环境和很多新的机遇及挑战的刺激而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压抑感等消极心理体验。如果这些消极心理体验长期积累得不到缓解,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重则导致心理疾病。近年来各高校的统计数据表明,新生中出现心理问题和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较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疏导和调节,势必严重地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造成后患。因此,保持健康心理,优化心理素质,不仅仅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条件。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关于健康内涵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那种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就是等于健康的观念正在被一种“立体健康观”替代,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本书特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全局性,兼顾前瞻性与引导性。语言精练,应用案例丰富,讲解内容深入浅出。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讲求实用,培养技能,提高素质,拓展视野。
目录
前言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关系第二章 融入大学生活,适应新的环境第一节 大学生的新生活第二节 大学生的新挑战第三节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第三章 了解自我意识,全面提升自我第一节 认识自我第二节 悦纳自我第三节 控制自我第四章 应对学习变化,探索学习方法第一节 大学学习特点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第五章 学会与人交往,营造和谐氛围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第二节 掌握交往之道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及调试第六章 掌握情绪规律,提高情绪智力第一节 情绪与情商第二节 情绪与健康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适第七章 探索爱情真谛,促进自我成长第一节 爱情是什么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产生及调试第三节 爱是自我成长第八章 培养积极心态,坦然面对挫折第一节 挫折概述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表现及成因第三节 如何有效应对挫折第九章 理性应用网络,远离网瘢泥沼第一节 网络心理概述第二节 常见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网络成瘾的归因第三节 健康网络心理和行为的培养第十章 培养健全人格,成就健康人生第一节 人格概述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常见障碍第三节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节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编者根据多年来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适应新生活、自我意识、学习指导、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爱情心理、挫折调适、网络心理与人格培养,对大学生活的基本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指导。每章都安排一些心理训练、心理问卷或心理自测量表,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加深对每章心理知识的理解和对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既有抽象的理论介绍,又有实际的调适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供高等院校学生和广大青年朋友作为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的课外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