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城
页数:30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01221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诗律、训诂等专题介绍古代汉语的学习要点,深入浅出,很好地兼顾了学术性和通用性,既对古代汉语基础课的知识内容有所提升、拓展,又突出了重点、难点和相关知识的实用性。
本教材面向中学师资,突出师范性,内容安排及例句选用尽量与中学古文结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和分析讲解古代汉语字词句的能力。本书适合中小学师资培训、本科函授生、专升本学生使用,亦可供二三类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本科生使用。
湛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书为该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种。
相关资料
大半个地球的人都把母亲叫做ma,大概这是因为婴儿学发音时最容易发这两个音素,而母亲又迫不及待地“对号入座”的原因。还有汉语叫“猫”为mao,叫“虎”为hu,这当然跟动物的叫声有关。《说文·名部》:“名,自命也。”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这些例子似乎可以说明音义的结合是必然的。(按:上几例依现代汉语共同语标音,方言和古语并不如此。下同。)但是一经考察,我们就发现具有这种音义必然关系的大多是一些动物之名,而且数量不多。而绝大部分的词,用什么声音表示,一开头是没有确定的。如把“羊”这种动物叫成yang,而不叫me,把“犬”叫成quan,而不叫hang,把“八”叫做ba而不叫qi,可见音和义的结合就没什么必然的道理了。所以现在一般的说法是:在远古,语言的音义结合是偶然的。但是,词的音义关系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这叫“约定俗成”,一经约定俗成,什么词读什么音,就成了必然,不能随意改动,当一个新词产生时,人们会自觉地想到跟这个概念同类的事物,就拿它同类事物的声音给它命名。如:“八”是“分”的意思,跟它意义相关的“分”——用刀把东西分开;“贫”一把贝(钱财)分开;“葵’——两足分开;“发”——弓和箭分开;“拨”——用手把东西分开……都用了跟“八”字相近的声音来表示。这一些词的意义和声音同出一源,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同源词”,从文字角度看,又可叫“同源字”。(2)词义的引申产生古今字词义的引申会使某些意义独立出来变成新词,没独立之前,这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用一个字来记录,独立出来以后,就要选择一个新字,这就出现了“古今字”,如“昏婚”、“取娶”、“大太(同音泰)”等。古字也是今字的源字。(3)文字记录语言出现通假字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只是“词”,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大多是用了形义有关的字,这叫词的本字。但有人错用了同音而形义没有关系的字,这叫词的假借字,这种用字的假借又叫“通假”。字的通假得到人们普遍认可以后,就成了一种习惯。如司马迁把“早来”写成“蚤来”(《鸿门宴》),没有人会说他是错的。字的假借也会产生古今字,如“莫”被借去记录否定代词了,就另造一个“暮”来记录“黄昏”的意义,这样,记录“黄昏”意义的mu就有了“莫、暮”两字。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专题教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点系列教材·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目录
第1讲 文字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汉字的起源及其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 字形的变易
第2讲 词汇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词形
第三节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第四节 古义和今义
第五节 同义词辨析
附录 王力《古代汉语》之“汉字部首举例”
第3讲 语法
第一节 词类活用
第二节 特殊动宾关系
第三节 语序
第四节 判断句
第五节 被动表示法
第六节 代词
第七节 虚词
第4讲 修辞
第一节 委婉
第二节 并提
第三节 互文
第四节 割裂
第五节 同义连用
第5讲 音韵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三节 韵书和韵图
第四节 近代音系
第五节 上古音系
第6讲 诗律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近体诗的字句
第三节 近体诗的押韵
第四节 近体诗的平仄
第五节 近体诗的对仗
第7讲 训诂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训诂史论
第三节 训诂体式论
第四节 训诂方法论
附录 古注文四篇
教学大纲
后记
出版说明
节选
《古代汉语专题教程》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诗律、训诂等专题介绍古代汉语的学习要点,深入浅出,很好地兼顾了学术性和通用性,既对古代汉语基础课的知识内容有所提升、拓展,又突出了重点、难点和相关知识的实用性。本教材面向中学师资,突出师范性,内容安排及例句选用尽量与中学古文结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和分析讲解古代汉语字词句的能力。《古代汉语专题教程》适合中小学师资培训、本科函授生、专升本学生使用,亦可供二二三类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本科生使用。湛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古代汉语专题教程》为该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