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第5版)/梁立基/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封面

作者:梁立基

页数:38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001904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大背景下,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上,将亚非文学作为整体来考察,注意到亚非文学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内部形成三大文化体系,并相互影响。根据亚非文学发展的这些特点,采取历史断代的编写方法,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状四编。每编在简要阐述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特征之后,列专章专节评述有较突出成就的国家(民族)的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对作家的评述,着重于创作道路和创作倾向的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重点评介。

作者简介

  梁立基,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曾任全国高等院校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和外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东方文学和东南亚文学教学研究工作,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东南亚文学主编,《东方文学史》(上下册)副主编、《东方文化集成》东南亚篇主编。主要的汉语著作有《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印度尼西亚文学史》(上下册)等,主要论文有《印度宗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教对东南亚文学的影响》、《面临“全球化”挑战的东方文学》等百余篇。    何乃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东方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论文160余篇,《鲁迅留日时期关联史料探索》等译文10余篇,《东方文学概论》(主编)、《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泰戈尔——东西融合的艺术家》等论著10余部,《新编简明东方文学》等教材10余部(含合编),《川端康成》等译著10余部。

目录

第一编 古代亚非文学
概论
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
第一章 古代埃及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诗歌
第三节 故事
第四节 《亡灵书》
第二章 古代巴比伦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吉尔伽美什》
第三章 古代希伯来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旧约》
第三节 诗歌
第四章 古代印度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摩诃婆罗多》
第三节 《罗摩衍那》
第四节 《佛本生故事》
第五节 《五卷书》
第五章 古代伊朗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维斯塔》

第二编 亚非中古近古文学
概论
东方三大文化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影响
第一章 中古近古东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万叶集》
第三节 紫式部
第四节 《春香传》
第二章 中古近古东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爪哇语文学
第三节 《马来纪年》和《杭·杜亚传》
第四节 阮攸
第五节 吴邦雅
第三章 中古近古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迦梨陀娑
第三节 苏尔达斯
第四节 杜勒西达斯
第四章 中古近古中亚西亚北非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兰经》与《圣训》
第三节 阿拉伯诗歌
第四节 伊本·穆格法
第五节 《一千零一夜》
第六节 菲尔多西
第七节 玛尔·海亚姆
第八节 萨迪
第九节 哈菲兹
第十节 卢斯塔维里
第十一节 纳沃伊

第三编 近代亚非文学
概论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亚非的启蒙运动
第一章 近代东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二叶亭四迷
第三节 岛崎藤村
第四节 夏目漱石
第五节 朝鲜”新小说”
第二章 近代东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卜杜拉·门希
第三节 何塞·黎萨尔
第三章 近代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泰戈尔
第三节 萨拉特
第四节 伊克巴尔
第四章 近代西亚北非和中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巴鲁迪
第三节 纪伯伦
第四节 巴哈尔

第四编 现代当代亚非文学
概论
亚非民族觉醒文学及其世界性与民族性
第一章 现代当代东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川端康成
第三节 小林多喜二
第四节 井上靖
第五节 大江健三郎
第六节 李光洙
第七节 李箕永
第八节 韩雪野
第九节 纳楚克道尔基
第二章 现代当代东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卜杜尔·慕依斯
第三节 阮公欢
第四节 德钦哥都迈
第五节 西巫拉帕
第六节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
第三章 现代当代南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普列姆昌德
第三节 伊斯拉姆
第四节 费兹
第五节 马丁·魏克拉玛辛诃
第四章 现代当代西亚北非和中亚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邵基
第三节 塔哈·侯赛因
第四节 迈哈福兹
第五节 沙比
第六节 阿格农
第七节 赫达亚特
第八节 希克梅特
第九节 艾特玛托夫
第五章 现代当代南部非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夏巴尼·罗伯特
第三节 恩古吉
第四节 桑戈尔
第五节 乌斯曼
第六节 索因卡
第七节 奥约诺
第八节 桑托斯
第九节 戈迪默

附录
阅读书目
1983年第一版前言
1998年修订版(第二版)前言
2004年修订版(第三版)前言
2010年修订版(第四版)前言

节选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第5版)/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两大史诗是在长达数世纪的过程中,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史诗中纳入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诗篇,汇集了大量的民间口头创作。  《摩诃婆罗多》(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照印度的计算方法,它大约有10万“颂”。一个“颂”是32音的双行诗,汉译为4句。所以全部译出来就会有40万行左右,其规模相当于古希腊两大史诗总和的8倍,是目前记录整理编订成书的最长史诗。  史诗的故事说:婆罗多族的奇武王有二子,长子持国自幼双目失明,故由次子般度主持政事。后来,般度去林中修行,将政事交给持国。持国有百子,人称俱卢族,长兄难敌;般度有五子,人称般度族,长兄坚战。持国为105个子侄请一位身手不凡的师傅传授武艺,般度五子成绩突出,引起难敌的嫉妒,总想谋害他们,甚至想放火在紫胶宫中烧死他们,因而,般度族被迫逃走。在选婿大典中,因箭法高强,五兄弟合娶了般遮罗国的黑公主。持国王接受建议,派人接回般度族和黑公主,并将一半不好的国土分给他们。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把荒芜的土地变成了富饶的国土,坚战被尊为王中之王。难敌更加嫉妒,经过密谋,利用掷骰子的骗局夺得了般度族的一切财富,般度族和黑公主沦为俱卢族的奴隶。俱卢族百般虐待、侮辱般度族,甚至在众人面前想要剥光黑公主的衣服……持国王唯恐家族灾难临头,决定恢复般度族五兄弟的自由,归还了他们原来的国土。但是,难敌歹心不死,再一次利用掷骰子的赌博夺得土地,逼得般度族不得不流浪13年,第13年还要在隐姓埋名中度过。13年过后,按原来双方约定,般度族要求归还土地,但难敌不给。坚战做了退让,要一半的一半,难敌还是不给。坚战又退让,只要几个村庄。难敌却说:立锥之地也不给。般度族忍无可忍,双方决定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经18天的鏖战,俱卢族百兄弟相继阵亡,般度族取得了最后胜利。后来,般度族五兄弟去雪山修道,把国家交给子孙。最后,两族死者在天堂相会,变成了天神。在凡人的形象消失之后,愤怒的仇恨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史诗描写的是婆罗多家族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通过般度族和俱卢族的冲突,有力地批判了狂热的贪欲、争权夺势和不义的战争,深刻地表现了古代印度人民的愿望:维护正法,坚持善行,反对卑劣的占有欲望;维持家族内部的和睦,提倡兄弟之间的友爱;争取繁荣幸福的美好生活,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施行仁政。大史诗中所宣扬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主题思想,是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坚战,是般度族的代表人物,常常被称为“仁慈的化身”。他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容忍。他总是坚定地宣传:“容忍是最高美德。”坚战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愤怒,能忍耐和宽恕别人的轻慢与侮辱。  当多象城居民公开称赞般度族,并坚决表示“只有坚战一人配做国王”的时候,当持国王警告难敌“坚战继承了他父亲的一切美德,敬佩他高尚人格的文武大臣都支持他,人民像崇拜偶像一样崇拜他”的时候,坚战和他的兄弟却被阴谋篡位的难敌骗到多象城的紫胶宫去。临行时,维杜罗的隐语使他完全明白了难敌的歹心。但是,他容忍和宽恕了难敌的暗害和谋杀。  当看到般度族都城华丽富庶而产生嫉妒和仇恨的难敌想用掷骰子这种古老的娱乐夺取般度族一切财富的时候,坚战明明知道“赌博能引起刹帝利的冲突”,“赌博是靠运气,不是靠勇武和德行”,“聪明人总是尽可能避免赌博”,但他为什么还参加掷骰子的赌博而输掉一切财富和兄弟、妻子呢?其决定性的因素也是由于容忍这一性格特征。因为坚战曾经发誓,为了不引起冲突,绝不使用粗暴的语言,绝不让自己发怒。他坚持要跟难敌族兄弟维持友好关系。当时,坚战绝没有想到,正是这种急欲培育和睦的容忍,却孕育出仇恨和征伐的罪恶种子。  13年过后,当难敌食言、拒绝按赌博时的规约归还一半国土的时候,当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坚战的容忍精神也还是很突出的。他让使者转告自己对持国王的请求:“在我们幼小的时候,不是由于你的慷慨我们才分得了一份国土吗?你曾经使我成了国王,现在绝不应拒绝给我们应得的一份而驱使我们去依靠别人的施舍过活。亲爱的伯父,世界很大,足够容纳我们和俱卢族。”同时,他也转告难敌:“跟我们和解,你至少得给我们五个村庄。这样做了,我们也就满意了。”在这两段话中,也同样洋溢着容忍和宽恕的精神。  在史诗中,坚战还被描写为一个坚持善行、维护正法和毫无私心的英雄。当坚战的父亲——死神阎摩乔装成鹿和夜叉对他加以考验时,他不仅在回答问题时说:“善行的结果就是幸福”,“放弃了欲望就成为富有”,“正法是人唯一的保护者”……而且在行动上也主张让异母的儿子无种先复活,而没有让同母胞弟阿周那先复活。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毫无私心的人——不追随邪恶,不跟朋友争吵,不贪图别人的财产,不受贪欲支配,不留恋世间的无常之物。坚战的这些品质,正是古老氏族道德遗风的反映。  但是,他也开始变了,也干了违反正法的虚伪勾当。在战场上,坚战和黑天都想到:不违背正法,就不能战胜德罗纳的进攻。于是,坚战用谎言和诡计扭转了败局。怖军杀死的本是巨象马勇,但却故意含糊其辞地扬言“马勇被杀”,让德罗纳误以为自己儿子马勇被杀,使他受到沉重打击,终于丧命。  史诗的作者对坚战总是满怀同情地给以歌颂。这个从前曾是“仁慈的化身”的坚战,后来变得狂暴、虚伪了,而作者对他的缺点仍然要加以辩解和庇护。坚战性格的发展变化恰恰反映了从军事酋长转化为奴隶主的发展变化。  难敌是俱卢族中突出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狡猾奸诈,谋害家族、篡夺王位的政治野心家,心毒手狠、贪婪嫉妒是他的性格特征。为了夺取王位,他设法谋害堂兄弟怖军。他心里想:自己的父亲是瞎子,王位由叔父般度承袭;般度一死,坚战就要登基为王。为了阻止坚战登基,难敌兄弟策划先将怖军投入恒河,再把阿周那和坚战禁闭起来,然后夺取王位。然而,难敌设下的种种奸计终未得逞。当他听到人民议论只有坚战配做国王时,就像吃了毒药一样忍受不了,在胸中又燃起愤怒和妒忌的烈火。他一想到坚战的子孙做国王,而自己将变得一无所有,就比进地狱还难受。于是,他网罗党羽,阴谋策划,把般度母子骗到多象城去。事先,难敌派人赶到多象城用容易着火的材料为他们建造一座美丽的行宫,想要在这里把般度母子烧死。不久,当难敌知道般度兄弟逃出行官,跟般遮罗国王结亲,变得更强大了的时候,他对般度族的嫉妒和仇恨比从前更加深了一倍。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第5版)/梁立基/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