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七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封面

作者:朱维之 赵澧 黄晋凯

页数:37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02031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第七版对全书再次做了认真修订,除订正讹误外,继续淡化前此编写留下的历史局限,努力吸收学界近期新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作家专节的增删,将涵盖历史适度向21世纪延展,从而使教材更具时代性和生命力。

目录

导言
上编 古代至18世纪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戏剧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但丁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塞万提斯
第三节 莎士比亚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莫里哀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卢梭
第三节 歌德

中编 19世纪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拜伦
第三节 雨果
第四节 普希金
第五节 惠特曼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司汤达
第三节 巴尔扎克
第四节 狄更斯
第五节 果戈理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福楼拜
第三节 哈代
第四节 托尔斯泰
第五节 契诃夫
第六节 易卜生
第七节 马克·吐温
第九章 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波德莱尔
第三节 左拉
第四节 莫泊桑

下编 20世纪文学
第十章 20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罗曼·罗兰
第三节 托马斯·曼
第四节 德莱塞
第五节 高尔基
第六节 肖洛霍夫
第七节 布莱希特
第十一章 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卡夫卡
第三节 艾略特
第四节 乔伊斯
第五节 奥尼尔
第六节 福克纳
第十二章 20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海明威
第三节 帕斯捷尔纳克
第四节 艾特玛托夫
第五节 索尔·贝娄
第十三章 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萨特
第三节 加缪
第四节 尤涅斯库
第五节 海勒
第六节 加西亚·马尔克斯
第七节 博尔赫斯
第八节 米兰·昆德拉
第九节 略萨

附录
阅读书目100种
1985年修订版(第二版)说明
1994年修订版(第三版)说明
1999年修订版(第四版)说明
2004年修订版(第五版)说明
2011年修订版(第六版)说明

节选

  ◎18世纪初期,英国文学仍处于古典主义时期,其代表人物是蒲柏(1688-1744)。他用英雄双韵体写诗译诗,而且擅长讽刺文学,为英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英国的启蒙文学是在英国革命之后出现的,其间还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因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不是召唤革命行动,而是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的残余,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同时,在一些先进作家的作品中,也批判了新制度建立起来后暴露出来的种种不合理的东西。  18世纪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成就最高。小说家们在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在继承流浪汉小说和市民文学的基础上,比较广泛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家历史和生活现实,并推进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为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繁荣做了有益的准备。  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这时期英国第一个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这部小说体现出一种“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主人公鲁滨孙为追求财富,冒险出海,最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那里他用劳动战胜自然,用才智克服困难,用火枪和基督教教义征服一个土人,成了荒岛的主人。恩格斯称他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小说用写实的手法和精细的细节描写,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真实可信。它的成功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开辟了道路。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摩尔·弗兰德斯》(1722),描写一个贵夫人的养女弗兰德斯在社会的腐蚀和迫害下,堕落成荡妇和盗贼的故事。笛福对弗兰德斯的个人追求和善良品质持欣赏态度,给她安排了一个幸福但不真实的结局,表明笛福对现存社会持肯定态度。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一个激进的民主派,《格列佛游记》(1726)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讽刺小说里,斯威夫特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举凡君主政体、议会政治、司法制度、财政、教育、军队、殖民政策,乃至名门贵族、社会风尚,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他还尖锐地揭露了贫富的矛盾和对立。和这种现存社会相对照,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的“大人国”一章中,提出了开明君主、贵族和人民三方面势力均衡的法治的主张,在“巫人岛”一章中,提出了共和政体的主张。  18世纪4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确立,相应地,现实主义小说所反映的内容也转变为描写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日常生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理查生、菲尔丁和斯摩莱特。  撒缪尔·理查生(1689-1761)是个保守派作家。他企图树立清教徒式的道德规范,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他的代表作《帕美拉》(1740-1741)写女仆帕美拉以自己的高尚情操赢得主人的尊重而娶她为妻的故事。书信体小说《克莱丽莎·哈娄》(1747-1748)写了贞节自持的少女克莱丽莎抗拒父母之命,逃婚在外,因受到贵族青年的欺骗和折磨而死去的故事。理查生批判了贵族,同时也谴责克莱丽莎违背了清教徒式的道德原则。理查生的小说不写冒险和奇遇,而写家庭日常生活,注意人物心理的描写,在结构上也突破流浪汉小说的串联式方法而集中描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都为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  亨利·菲尔丁(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对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菲尔丁还提出过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他竭力提高小说的地位,把它与史诗相提并论,称自己的小说《约瑟·安特鲁传》和《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为“散文滑稽史诗”。他认为“史诗”与小说都是从“自然的册子”里临摹来的,创作的任务就是描写典型人物。菲尔丁写有20多部喜剧和4部小说。他的第一部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1743)是依据当时一名强盗头子魏尔德的事迹写成的。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道德的败坏和司法制度的黑暗,嘲笑了议会中的党派斗争。《约瑟·安特鲁传》(1742)通过男仆安特鲁的遭遇和经历,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乡村生活,揭露和批判了乡绅地主的专横淫乱,批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政治制度。《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1749)是菲尔丁的代表作品,也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作品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之女苏菲亚·魏斯登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相偕逃往伦敦的种种经历,反映出整个英国的社会生活,广泛涉及1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从贵族乡绅、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到被迫为奴的穷人,个个形象生动,具有典型意义。菲尔丁的小说突破了家庭生活的狭小范围,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塑造了众多的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更值得称道的是,他能把这一切处理得繁而不乱,妥帖有序,既有曲折动人的情节,又有严谨完整的布局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艺术水平,为19世纪小说创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菲尔丁揭露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企图以道德伦理来改善社会。他从人性出发,批判恶的东西,肯定善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总是给主人公安排一个团圆的、幸福的结局,实际上这不过是他的善良愿望而已。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1721-1771)的主要贡献也是小说。他在自传性小说《蓝登传》(1748)里,通过主人公蓝登为求得生存、摆脱穷困而努力挣扎的经历,猛烈地批判了英国政府的贪污受贿、海军的残暴黑暗,以及社会上对爱尔兰人的歧视。斯摩莱特的作品已经非常接近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在文学上出现了感伤主义。这种创作倾向后来影响到法国和德国,也波及俄国。感伤主义者看到工业革命后社会现实的弊病,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暴虐,然而他们并不理解社会变化的原因,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前景而面向过去。他们在对“理性”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转为崇尚感情,在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的同时,对宗法社会表示留恋。感伤主义的小说作家主要是斯泰恩(1713-1768)和哥尔德斯密。“感伤主义”这个名称就是由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1768)而来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七版)(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1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