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键 著
页数:31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0102610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一带一路”的实践需要文化相通,而文化相通就意味着中国文化得到外界的认可和接受,从而使中国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同样,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实践提升了中国话语权、中国文化的世界认知度;形成了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中国对国际公共产品的创新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中国的国家战略品牌,形成了中国的语言战略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提升。同样,由于中国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民心相通”有了重要保障,因而也有力地推进“一带一路”实践。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将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无论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实践,还是持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都需要人才,因此要构筑中国的人才战略,加强这两方面的人才储备。
作者简介
胡键,湖南道州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主要从事大国关系和中国战略研究,在软实力理论、转型经济理论、中国发展理论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俄罗斯转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2004)、《转型经济新论》(2006)、《角色、责任、成长路径——中国21世纪的基础性战略问题》(2010)、《不要误读中国》(2013)、《理解中国的改革》(2015),以及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合著:《网络与国家安全》(2002)、《经济联合国与中国的经济开放》(2004)、《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综合研究》(2006)、《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软实力建设方略》(2013)等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加方略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模式问题研究”子课题,中国北斗办项目“北斗项目对外推广的义利观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转型经济新论”,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研究”、“中国国际角色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等多项;近年来,先后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法国、比利时、美国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会议。
目录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
三、“民心相通”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第二章 “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关系的理论思考
一、作为理念的“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内涵的拓展
二、作为实践的“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文化软实力的辐射作用
三、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一带一路”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作为促进文化软实力工具的“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五、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目标取向的“一带一路”
第三章 文化要素的跨境流动与中国文化传播力的提升
一、中国文化要素流动的历史考察
二、中国文化要素跨境流动的空间考察
三、文化要素跨境流动方式、流向与文化传播力的关系
四、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播策略思考
第四章 语言、话语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传播力
一、语言的特性
二、语言的运用:中国话语的对外表达
三、中国对外传播: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知识的世界普遍化
第五章 “一带一路”话语的构建与中国对外话语权
一、“一带一路”提出后国内学术界存在哪些话语?
二、什么是“一带一路”的健康话语?
三、哪些因素影响构建“一带一路”的健康话语?
四、怎样构建“一带一路”的健康话语?
第六章 “一带一路”的价值与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价值贡献
一、全球治理是价值支配下的全球协调行为
二、支撑全球治理的价值
三、构建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
四、从“共生”到“一带一路”的共同价值
五、提取“一带一路”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第七章 “一带一路”实践与新型全球化的开拓
一、全球化在时间轴上的滥觞
二、全球化在时间轴上的嬗变
三、全球化在空间域中的内涵
四、全球化在空间域中被赋能
五、时空转换中的全球化风险及人类的应对
六、“一带一路”实践与中国应对新型全球化的方案
第八章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国家品牌建设
一、国家品牌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国家品牌的意蕴
三、“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中国的国家品牌
四、“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国家品牌的对外传播策略
第九章 一带一路”实践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正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二、“一带一路”实践的人才需求状况
三、当前关于“一带一路”实践人才培养体制的主要问题
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拓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