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永新
页数:36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1002162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探索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一个多世纪以来,叶圣陶先生的思想不仅没有褪色,而且越来越显现出深刻的时代意义。 朱永新老师多年来一直探索并践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习惯与教育:朱永新对话叶圣陶/朱永新教育文集》摘选了他对26卷本《叶圣陶集》部分内容的解读。 《习惯与教育:朱永新对话叶圣陶/朱永新教育文集》共八章,主要围绕教育的本质、习惯养成、教师成长、素质教育、教学艺术、阅读教育、写作教学、家庭教育等主题来展开,对进一步认识和弘扬叶圣陶思想、促进教育发展、解决教师与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简介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授。曾任苏州市副市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 出版有多部著作,并被译为英、法、日、韩、俄等27种文字。由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推广,至今已有8300多所实验学校、80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以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2020年荣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
本书特色
朱永新老师解读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借鉴
目录
导言 叶圣陶的教育世界
一 论教育本质——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二 论习惯养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三 论教师成长——先做学生的学生,再做学生的先生
四 论素质教育——养成身体、知识、能力都健全的学生
五 论教学艺术——教是帮助学生为学
六 论语文教育——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七 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最初最基本的一项
第一章 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教育总论
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教育是一盏灯
教育不是为了考试
读书与就业
何谓教育家?
办教育与种庄稼相仿
两种教育观
萤火虫精神
教育是工具
为什么要办教育?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
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
知识学问不是装饰品
学习不等于读书
教育不可分割
学校宜使儿童多多接触实际事物
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知能
教育要以生活为本位
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
学校教育的毛病
教育的“轴”和功课的“辐”
一切思维行动贯彻在“信”里
教育在乎一点一滴的实干
四个“有所”
成才不等于进大学
……
第二章 童心是最灵妙的世界——儿童心理论
第三章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教师论
第四章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方法论
第五章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一素质教育论
第六章 童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阅读教学论
第七章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教学论
第八章 父母必须担起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论
主题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后记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他的道德风范深受世人景仰。他长时间在小学、中学、大学执掌教鞭,授业解惑;也曾在多家书局笔耕不辍,编辑出版进步刊物;新中国成立后还担任了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民进中央主席等职务,为我国教育、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整整影响和培育了几代人。
我常常和身边的朋友们讲,虽然很遗憾我与叶老素未谋面,但是我和叶老之间却有着特殊的“情缘”。
第一个情缘,他不仅是我苏州的老乡,而且我在苏州的居所对面有一所草桥小学,其前身就是叶圣陶先生曾经就读过的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每天早上打开窗户就能听见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推窗从楼上眺望孩子们在操场嬉戏追逐,我不由得会遐想,就在这先生曾经弘文励教的地方,是否又有小小叶圣陶正在悄然成长着?我家再往前走一两百米,就是叶老当年就读的苏州市第一中学,它的前身是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叶圣陶先生从这里毕业后直接走上了教学岗位。早晨或者晚间跑步,我经常会经过这里,走过叶老曾经走过的路,看到先生亲笔题写的校名,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象着当年他的青葱岁月,想象着先生与顾颉刚、王伯祥等在这里是如何激扬文字。我庆幸,自己能够与这样一位伟人距离如此之近,近到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话语,似乎成为先生耳提面命的反复叮咛。
第二个情缘,叶老一生对教育的热忱执着和他提炼出来的许多教育观点,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叶老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教育,他虽然在不同时期从事过不同的工作,但都是围绕着教育这个中心。特别是他主编的教材,滋养了中国好几代孩童与教师,时至今日,当年的一些呐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他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等教育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新教育实验召开了以“习惯养成第二天性”为主题的学术年会,推出了以培养良好习惯为目的的“推进每月一事”行动,最直接的思想来源,就是叶圣陶先生的习惯教育思想。
第三个情缘,叶老还是我们民进的老前辈、老领导。他是继马叙伦、周建人之后的第三任民进中央主席。我是1988年4月加入民进的,那年2月,先生刚刚离开了我们。新华社的消息说:“他的逝世,使文化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巨人,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哲人已萎,典范永存!”那时,先生的名字已经永远与民进浇铸到了一起。民进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当时叶圣陶并不在上海。不过,他于1946年回到上海后不久就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而这两个组织的领导人都是民进会员。同时,他通过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与民进的文化界教育界同仁一起投入到民主爱国运动中。所以,他虽然在1962年才正式加入民进,但早已是民进之友。1979年,他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他出任民进中央主席。叶老逝世以后,由民进中央领导人为主的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叶老的一些生前好友,于1989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叶圣陶研究会。
我于2007年调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在民进中央机关的大厅,矗立着叶圣陶先生的塑像,先生面容温和,目光睿智,我每天上班都会看到他亲切地对我们微笑。每一次,心中油然而生的敬意总在继续催生着责任。在60%的会员都是教育工作者的民进,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助推教育发展?如何继续自我教育?这些都是我朝暮自省的内容。而先生正是我们的导师,无声地勉励着我们。
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叶老教育理念的道路上寻踪觅迹。早在2002年,我曾经邀请任苏民老师编写过一本《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收入我主编的《新世纪教育文库》。2012年开始,为了完成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新父母晨诵”的任务,我再次通读了26卷本的《叶圣陶集》,并且编写了《叶圣陶教育箴言》和《大师教你做父母——对话叶圣陶》两本著作。2014年,受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我选编了一本《叶圣陶教育名篇选》,全面反映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作为向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献礼。2021年,这本书正式纳入出版社的《中国教育名著》系列。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学习、践行着叶老的教育思想,学习越深入,越是觉得叶圣陶思想是一个非常深邃的宝库。这本《习惯与教育——朱永新对话叶圣陶》,就是这些年来阅读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成果。
这本书的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新教育萤火虫团队,在每天的“新父母晨诵”中,我与一线老师和父母交流我的学习体会,萤火虫团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要感谢苏州科技大学的宋春蕾博士,她协助我校对了所有引文,整理了这本书的主题索引和参考文献等,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再次,要感谢王陆军先生和商务印书馆的史慧敏老师,他们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中国民主促进会,如果没有民进的情缘,我不一定有机会如此反复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著作,自然也不一定会有大家手中的这本著作。 朱永新
2022年元旦之夜
写于北京滴石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