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战文翔
页数:372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14319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之一,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全面阐述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概念。各论部分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391味,附药19味,共计390味中药,介绍药物的概念、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分类、配伍原则、使用注意等内容。本书将创新教育融入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了品德教育和执业考试的结合。书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学、中药制药、中医养生保健、药膳与食疗、健康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医药卫生职工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战文翔,教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龄26年。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号:ZG20180143);第一最骨干专业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中医药职业教育“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研究课题并结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主持山东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曾作为主编、副主编参与过中药方剂学、方剂学、中医哲学概论、实用保健按摩技术等教材的编写工作,有着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目录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五代时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近现代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材的采集
二、动物类药材的采集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因素
二、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三、常用中药的养护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 制
节 制的目的
第二节 常用 制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浮沉
一、古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三、中药毒性的分级
四、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五、临床应用毒性中药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节 配伍
一、相须
二、相使
三、相畏
四、相杀
五、相恶
六、相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服药食忌
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
一、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一、煎药法
二、服药法
中药学
第六章 解表药
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白芷
紫苏叶
附药: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生姜
附药:生姜皮 生姜汁
香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附药:葛花
升麻
蔓荆子
第七章 清热药
节 清热泻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附药:竹叶
决明子
谷精草
川楝子
佛手
檀香
大腹皮
沉香
荔枝核
化橘红
香橼
青木香
附药:天仙藤
甘松
柿蒂
第十四章 消食药
山楂
莱菔子
鸡内金
神曲
麦芽
稻芽
鸡矢藤
第十五章 驱虫药
槟榔
目 录
使君子
苦楝皮
雷丸
榧子
南瓜子
鹤虱
鹤草芽
实训实练一 中药标本实训(解表药至
驱虫药)
第十六章 止血药
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附药:槐角
白茅根
侧柏叶
苎麻根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降香
花蕊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血余炭
棕榈炭
藕节
紫珠叶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姜
灶心土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桃仁
红花
附药:西红花
益母草
牛膝
附药:川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泽兰
干漆
月季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骨碎补
自然铜
苏木
血竭
马钱子
刘寄奴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莪术
三棱
水蛭
穿山甲
虻虫
斑蝥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使君子
苦楝皮
雷丸
榧子
南瓜子
鹤虱
鹤草芽
实训实练一 中药标本实训(解表药至
驱虫药)
第十六章 止血药
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附药:槐角
白茅根
侧柏叶
苎麻根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降香
花蕊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血余炭
棕榈炭
藕节
紫珠叶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姜
灶心土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桃仁
红花
附药:西红花
益母草
牛膝
附药:川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泽兰
干漆
月季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骨碎补
自然铜
苏木
血竭
马钱子
刘寄奴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莪术
三棱
水蛭
穿山甲
虻虫
斑蝥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附药:胆南星
旋覆花
附药:金沸草
芥子
白前
白附子
附药:关白附
皂角刺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附药:瓜蒌皮 瓜蒌子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前胡
海藻
昆布
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黄药子
胖大海
礞石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附药:甜杏仁
紫苏子
百部
桑白皮
葶苈子
紫菀
款冬花
枇杷叶
白果
附药:银杏叶
矮地茶
罗汉果
洋金花
第十九章 安神药
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磁石
龙骨
附药:龙齿
琥珀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合欢皮
附药:合欢花
首乌藤
灵芝
第二十章 平肝息风药
节 平肝潜阳药
石决明
牡蛎
赭石
蒺藜
珍珠母
罗布麻叶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附药:山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附药:雄蚕蛾
珍珠
第二十一章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目 录
石菖蒲
苏合香
安息香
第二十二章 补虚药
节 补气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太子参
山药
蜂蜜
大枣
白扁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五代时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近现代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材的采集
二、动物类药材的采集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因素
二、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三、常用中药的养护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 制
节 制的目的
第二节 常用 制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浮沉
一、古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三、中药毒性的分级
四、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五、临床应用毒性中药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节 配伍
一、相须
二、相使
三、相畏
四、相杀
五、相恶
六、相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服药食忌
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
一、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一、煎药法
二、服药法
中药学
第六章 解表药
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白芷
紫苏叶
附药: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生姜
附药:生姜皮 生姜汁
香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附药:葛花
升麻
蔓荆子
第七章 清热药
节 清热泻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附药:竹叶
决明子
谷精草
川楝子
佛手
檀香
大腹皮
沉香
荔枝核
化橘红
香橼
青木香
附药:天仙藤
甘松
柿蒂
第十四章 消食药
山楂
莱菔子
鸡内金
神曲
麦芽
稻芽
鸡矢藤
第十五章 驱虫药
槟榔
目 录
使君子
苦楝皮
雷丸
榧子
南瓜子
鹤虱
鹤草芽
实训实练一 中药标本实训(解表药至
驱虫药)
第十六章 止血药
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附药:槐角
白茅根
侧柏叶
苎麻根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降香
花蕊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血余炭
棕榈炭
藕节
紫珠叶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姜
灶心土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桃仁
红花
附药:西红花
益母草
牛膝
附药:川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泽兰
干漆
月季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骨碎补
自然铜
苏木
血竭
马钱子
刘寄奴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莪术
三棱
水蛭
穿山甲
虻虫
斑蝥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使君子
苦楝皮
雷丸
榧子
南瓜子
鹤虱
鹤草芽
实训实练一 中药标本实训(解表药至
驱虫药)
第十六章 止血药
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附药:槐角
白茅根
侧柏叶
苎麻根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降香
花蕊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血余炭
棕榈炭
藕节
紫珠叶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姜
灶心土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桃仁
红花
附药:西红花
益母草
牛膝
附药:川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泽兰
干漆
月季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骨碎补
自然铜
苏木
血竭
马钱子
刘寄奴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莪术
三棱
水蛭
穿山甲
虻虫
斑蝥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附药:胆南星
旋覆花
附药:金沸草
芥子
白前
白附子
附药:关白附
皂角刺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附药:瓜蒌皮 瓜蒌子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前胡
海藻
昆布
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黄药子
胖大海
礞石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附药:甜杏仁
紫苏子
百部
桑白皮
葶苈子
紫菀
款冬花
枇杷叶
白果
附药:银杏叶
矮地茶
罗汉果
洋金花
第十九章 安神药
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磁石
龙骨
附药:龙齿
琥珀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合欢皮
附药:合欢花
首乌藤
灵芝
第二十章 平肝息风药
节 平肝潜阳药
石决明
牡蛎
赭石
蒺藜
珍珠母
罗布麻叶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附药:山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附药:雄蚕蛾
珍珠
第二十一章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目 录
石菖蒲
苏合香
安息香
第二十二章 补虚药
节 补气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太子参
山药
蜂蜜
大枣
白扁




![中医基础理论[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23/20230107/3/B891659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