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秀玲
页数:264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14318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生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之一,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力求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岗位实习的良好对接。本教材突出“三基”“五性”原则,联系临床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模块化编写形式,适当汲取现代针灸近期新研究成果,并依托“医药大学堂”平台积极开发数字化融合创新内容,体现互联网+特色。相信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对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生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生理学》教材,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多部《生理学》教材,经验丰富。
目录
第一章 绪沦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四、适应性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四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一、负反馈
二、正反馈
实训实练一 反射弧的分析
第二章 细胞的荩木功能
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显微结构与收缩机制
三、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四、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五、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血液
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四、适应性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四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一、负反馈
二、正反馈
实训实练一 反射弧的分析
第二章 细胞的荩木功能
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显微结构与收缩机制
三、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四、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五、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血液
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中医基础理论[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23/20230107/3/B8916597.jpg)







![中药学[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22/20220831/1/B891656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