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研究

封面

作者:詹林平

页数:276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92997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研究》属于历史音乐学体系下的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一直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文化研究的著作。在第一篇中,主要描述和分析了在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体制影响下,欧洲喜歌剧的兴起和发展;欧洲前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音乐文化,特别是欧洲古典主义的音乐大师,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和海顿,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以及他们所创作的众多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的音乐作品,建构出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  在第二篇中,主要描述和分析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最初在德奥地区表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之后,在音乐文化不断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在欧洲各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繁荣,并延伸至整个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文化大国,所以,19世纪上半叶,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音乐文化发展尤为昌盛。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浪漫主义音乐文化达到全盛时期,体现在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19世纪中下叶德国和奥地利的音乐文化以及19世纪中下叶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  《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研究》以音乐家、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文化审美为核心,结合当时欧洲各国的文化、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多重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描述。对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詹林平,男,出生于1972年11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学的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规划课题2项;主持中国音乐学院博士课题1项、六盘水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博士基金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厅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在《民族艺术研究》《中国音乐教育》以及《民族音乐》等期刊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篇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
概述
第一章 古典主义时代欧洲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第二章 欧洲前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
第一节 前古典主义时期欧洲的奏鸣曲和室内器乐曲的发展
第二节 前古典主义时期欧洲的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第三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海顿和莫扎特
第一节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
第二节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
第四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贝多芬
第一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贝多芬的生平
第二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贝多芬的器乐创作
第三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贝多芬的声乐创作

第二篇 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
概述
第一章 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第一节 奥地利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
第二节 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
第三节 舒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
第四节 舒伯特创作的交响曲和室内乐曲
第二章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时期
第一节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繁荣时期的德国作曲家舒曼
第二节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繁荣时期的波兰作曲家肖邦
第三章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
第一节 19世纪上半叶法国歌剧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
第三节 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里尼和唐尼采蒂
第四章 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
第一节 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概述
第二节 奥地利作曲家李斯特
第五章 19世纪中下叶德国和奥地利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19世纪中下叶德国和奥地利音乐文化概述
第二节 19世纪中下叶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
第三节 19世纪中下叶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
第六章 19世纪中下叶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
第一节 19世纪中下叶法国歌剧的新趋势
第二节 19世纪中下叶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及其代表的意大利歌剧
参考文献

节选

  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贝里尼  1801年,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温琴佐·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出生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一个名叫卡塔尼亚的地方。准确来说,贝里尼出生在卡塔尼亚一个极负盛名的音乐世家,贝里尼的父亲,还有他的祖父都是当地著名的、一流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也是当地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有极高威望的音乐教师,可想而知,贝里尼从出生就受到了当时意大利最为完善的家庭音乐教育体系的熏陶和影响。贝里尼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再加上父亲和祖父的轮番指导,1819年,18岁的青年贝里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那不勒斯塞巴斯蒂阿诺音乐学院,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在斯蒂阿诺音乐学院求学期间,青年贝里尼不仅痴迷于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的作品,难能可贵的是,他内心深处还有一腔强烈的爱国热情。还在音乐学院读书期间,青年贝里尼就经常以学生的身份,热情地参加当地的政治文化活动。  参照当时那不勒斯塞巴斯蒂阿诺音乐学院学生工作管理的惯例,音乐学院的学生,特别是作曲技术专业方向的学生,要主动参与到为当地歌剧院演出的歌剧作品创作中,作为学生的贝里尼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如果我们按照20世纪以来,传统的大学本科的学制来看,那么,贝里尼几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留级生”,客观上来讲,这也是人文学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特点,即“厚积而薄发”,也可以称之为“大器晚成”。作曲家贝里尼在创作第一部歌剧《阿代尔松和萨尔维娜》时,已经24岁,从创作第一部歌剧作品的年龄来看,确实比作曲家罗西尼晚了整整7年时间。在作曲家贝里尼创作完成该部歌剧的当年,就在那不勒斯塞巴斯蒂阿诺音乐学院的剧院进行了首演,并获得空前的成功。为此,775公里之外的米兰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的经理以商人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就与这位年轻的作曲家贝里尼正式签约。从此,作曲家贝里尼陆续地创作了众多的经典歌剧作品,比如,在1826年,25岁的贝里尼创作了歌剧作品《比安卡和费尔南多》,1827年,26岁的贝里尼创作了歌剧作品《海盗》,这两部经典的歌剧作品都是专门为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创作的。在这一创作过程中,特别是1827年歌剧作品《海盗》首演获得成功后,使得作曲家贝里尼在意大利乐坛名声大振,名扬海外,并与《海盗》的脚本作者费里斯·罗玛尼(Felice Romani)结识并惺惺相惜。  从此以后,贝里尼作为意大利最有实力的后起之秀,继续创作歌剧作品。1830年,29岁的作曲家贝里尼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创作了被后人奉为经典的歌剧作品《凯普莱特和蒙塔古》(即以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脚本),1831年,30岁的作曲家贝里尼在意大利米兰创作了歌剧作品《梦游女》《诺尔玛》,1833年,32岁的作曲家贝里尼在意大利威尼斯创作了著名的歌剧作品《坦达的贝阿特里斯》,这部歌剧作品的脚本也是由著名的剧作家费里斯·罗玛尼提供的。在创作歌剧的过程中,作曲家贝里尼对脚本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作品使人感动,还要达到反映出剧中各种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及其复杂的心理特点,他常常与脚本作者反复交流和切磋,通常为了一个剧情的变化通宵达旦地交流和分析。作曲家贝里尼创作的绝大多数歌剧作品,其音乐旋律中往往流露出忧郁的、深情的浪漫色彩和情调。由于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包含着美丽婉转的、气息悠长宽广的音乐旋律,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意大利的夜莺”。同样都是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贝里尼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以其柔美细腻的特点而有别于作曲家罗西尼;与此同时,又以其郑重、优雅的气质有别于同一个时期的作曲家唐尼采蒂。除了种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之外,对意大利歌剧非常反感、甚至是非常厌恶的作曲家瓦格纳,却唯独对由贝里尼创作的歌剧作品《诺尔玛》流连忘返。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波兰作曲家肖邦和这位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更是彼此尊重,两人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标准几乎是一致的、相通的。  1835年,34岁的作曲家贝里尼,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歌剧艺术创作高峰期,却突然病逝于法国巴黎。纵观作曲家贝里尼的一生,其所创作的10部歌剧作品完全采用意大利正歌剧的模式,除了这10部歌剧作品外,作曲家贝里尼还创作有一些反映宗教内容和题材的作品,还创作过一些声乐和器乐作品,但这些各种各样的作品,其社会影响力和艺术价值都无法与其所创作的歌剧作品相媲美。在作曲家贝里尼众多的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歌剧作品,当推《诺尔玛》《梦游女》和《清教徒》。早在1834年1月,贝里尼就在巴黎开始了歌剧《清教徒》的创作。在创作这部歌剧的过程中,作曲家贝里尼可谓全力以赴,这部歌剧的创作,差不多耗费了作曲家贝里尼1年的时间,直到1835年1月才宣告完成。该剧很快就在巴黎进行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社会反响极高,好评如潮。一时间成为巴黎音乐文化活动中的盛事,也正是这部歌剧的首演成功,标志着作曲家贝里尼在歌剧创作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