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龚红林著
页数:578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011525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文献和社会民俗为两翼,考察两千多年来屈原精神传承接受的历史全貌。书稿主体内容分为五章,在充分阐释“屈原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屈原精神”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落之间(民间、文人、官方、域外等)的文化传承谱系及其接受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对屈原及其精神传承接受通史进行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龚红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出版专著《三峡橘文化》,参编《宋词大辞典》、《三峡文学史》等著作。另有关于屈原精神研究的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屈原精神的界定
第一节 屈原精神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屈原精神的诗性表达
第三节 屈原精神的生命诠释
第四节 屈原精神的核心要素
第五节 屈原精神的文化渊源
第六节 屈原精神与中国国魂
第二章 屈原精神的民间礼祭
第一节 端午祭屈与屈原精神的民间信仰
第二节 屈原庙与屈原精神的民间传习
第三节 歌谣传说与屈原精神的民间传承
第三章 屈原精神的文人阐发
第一节 汉代拟骚作品:屈原之“穷”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 汉唐屈原传记:屈原风范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 唐代咏屈诗:屈原独醒与悲剧的形象定格
第四节 宋代咏屈诗文:屈原精神的高标与反思
第五节 元明清屈原戏:屈原悲剧形象的深化与幻化
第六节 屈原诗歌的图绘与屈原精神的传承
第七节 “楚辞”辑注与屈原爱国精神的彰显
第八节 近现代文学与屈原精神的世界性和民族性阐发
第九节 屈原精神的文人传承接受历程
第四章 屈原精神的官方褒崇
第一节 汉代帝王对屈原作品的爱重与推广
第二节 唐宋宫廷端午风尚与屈原精神的传承接受
第三节 晚唐以来的屈原封号
第四节 官方褒崇与屈原精神的价值生成
第五章 屈原精神的域外接受
第一节 民间屈原信仰在域外的传承接受
第二节 屈原作品的域外传播与接受——以韩国为中心
第三节 咏屈汉诗与屈原精神的域外接受
第四节 当代海外华人文学与屈原精神的传承接受
第五节 竹治贞夫《屈原传记》与屈原精神的域外阐释
第六节 屈原精神域外传承接受的特征探赜
结论
后记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屈原精神的界定
第一节 屈原精神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屈原精神的诗性表达
第三节 屈原精神的生命诠释
第四节 屈原精神的核心要素
第五节 屈原精神的文化渊源
第六节 屈原精神与中国国魂
第二章 屈原精神的民间礼祭
第一节 端午祭屈与屈原精神的民间信仰
第二节 屈原庙与屈原精神的民间传习
第三节 歌谣传说与屈原精神的民间传承
第三章 屈原精神的文人阐发
第一节 汉代拟骚作品:屈原之“穷”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 汉唐屈原传记:屈原风范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 唐代咏屈诗:屈原独醒与悲剧的形象定格
第四节 宋代咏屈诗文:屈原精神的高标与反思
第五节 元明清屈原戏:屈原悲剧形象的深化与幻化
第六节 屈原诗歌的图绘与屈原精神的传承
第七节 “楚辞”辑注与屈原爱国精神的彰显
第八节 近现代文学与屈原精神的世界性和民族性阐发
第九节 屈原精神的文人传承接受历程
第四章 屈原精神的官方褒崇
第一节 汉代帝王对屈原作品的爱重与推广
第二节 唐宋宫廷端午风尚与屈原精神的传承接受
第三节 晚唐以来的屈原封号
第四节 官方褒崇与屈原精神的价值生成
第五章 屈原精神的域外接受
第一节 民间屈原信仰在域外的传承接受
第二节 屈原作品的域外传播与接受——以韩国为中心
第三节 咏屈汉诗与屈原精神的域外接受
第四节 当代海外华人文学与屈原精神的传承接受
第五节 竹治贞夫《屈原传记》与屈原精神的域外阐释
第六节 屈原精神域外传承接受的特征探赜
结论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