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封面

作者:徐永斌著

页数:33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11369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明清时期江南文士的治生活动、治生途径、治生用途及促使文士从事治生的原因。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文士的治生途径、治生的用途和治生原因,将江南作为一个整体,来综合考察文士的治生活动和特点,并用一些代表性的实例来加以说明和验证,并在相应篇章附以个案研究,选择的个案主要是处于不同时代从事不同治生行业的代表性人物的治生活动。上篇之所以用大量的篇幅详述了文士治生的这三个方面,是因为上篇综合论述江南文士的治生状况,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下篇着重考察和探讨文士在江南的几个重要区域,如南京、扬州、苏州、杭州、上海、徽州的治生状情况。因为这几个区域是文士从事治生很集中、很明显的区域,其中对文士在上海治生情况的考察,主要将焦点放在在晚清时期,因为虽然在晚晴以前,上海一带也存在着文士治生活动,但文士真正大规模地在上海从事治生活动则发生在晚清时期,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靠前外的形势密不可分,由此上海一跃成为文士治生之乐土,而且在上海出现了一些具有近代化特色的行业,对后世影响颇大。余论部分主要对文士治生与明清通俗文学的创作和传播的关系展开论述。文士治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明清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无论在题材、艺术特色上,还是在思想文化内容上,都超越前代,迎来了明清文学艺术的辉煌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文士治生,特别是对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侧面关照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面貌。

作者简介

徐永斌,1968年11月,山东五莲县人。本科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今长安大学)地勘系(1991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2000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2003年);其后一度在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研究院从事旅游规划设计,2004 -2006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7月至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明清小说研究》主编。主要从事明清文学和明清文化史研究。在《文学遗产》《复旦学报》《南开学报》《安徽史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作有《〈围炉夜话〉评注》(中华书局,2009年)、《凌濛初考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话说李汝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等。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论述明清时期江南文士的治生活动、治生途径、治生用途及促使文士从事治生的原因。研究文士治生,特别是对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侧面关照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面貌。

目录

序一范金民
序二萧相恺
引言
上篇文士治生的途径、用途和原因
第一章文士治生的途径
第一节文士与教育市场
一、通过授徒获得束脩
二、谋职于书院以获得薪金
三、操选政
第二节文士与艺术市场
一、文士与书画
二、文士与时玩、词曲、弈棋、园林修筑
第三节文士与作文受谢
一、作文受谢的来源
二、作文受谢的种类及润笔的主动索求
第四节文士从事刻书业
一、刻书中心的转移
二、书坊的蔚然
三、刻印内容及缘起
第五节文士游食
一、文士游馆
二、文士游幕
……
第三节文士经商与多种治生手段的交互运用第九章明清时期徽州文士的治生状况
第一节以一技以自养
一、设帐授徒,获得束脩
二、书院治生
三、以卖书画、游幕、医卜、业农或其他杂业为生
第二节文士弃儒经商及多种治生手段互用
一、佐人经商
二、独自经商
三、多种治生手段交叠运用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11110.html